熱門:

2021年3月2日

社評 社評

兩岸貿易風波恐怕層出不窮

台灣執政民進黨發起「買鳳梨挺台灣」和「捍衞自由鳳梨」等等活動,事緣大陸方面針對台灣生產的鳳梨發出進口禁令。

大陸海關總署日前宣布,三月一日起暫停進口台灣菠蘿(鳳梨)。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自二〇二〇年以來,大陸海關多次從台灣輸入的菠蘿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一旦傳入將對大陸農業生產與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馬曉光聲稱暫停輸入乃「正常的生物安全防範舉措」。

儘管馬曉光說是「正常舉措」,但台灣總統蔡英文譴責對岸「突襲」、「單方面」暫停進口台灣鳳梨,批評「顯非正常的貿易考量」。蔡英文聯同副總統賴清德呼籲挺農民,一起吃鳳梨。

台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所有台灣鳳梨輸出大陸和其他十六國,都是依據世界貿易組織規定進行,無法接受大陸片面決定暫停輸入台灣鳳梨的通知。農委會指出,去年銷往大陸的鳳梨共六千二百批,接獲通報發現介殼蟲合計十三件,輸出合格率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七九,而且大陸境內也有介殼蟲。

兩岸關係自從蔡英文上台以來,持續處於不和諧狀態,不管這次鳳梨風波是真的基於正常的蟲害考慮,還是不正常的懲罰措施,民進黨政府必然會將之轉化為「不該過度依賴大陸市場」的論述。按照蔡英文的說法,農委會除了繼續爭取應有貿易權益,也啟動專案機制,預計投入十億元新台幣經費降低衝擊。相關措施包括拓展外銷市場,透過提高海外拓銷獎勵金、銷售業績獎勵金,加強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際市場的行銷活動,目標要出口三萬噸鳳梨。其次,啟動多元加工,預計增加二萬噸鳳梨銷售。

台灣外銷的鳳梨,九成以上賣到大陸,禁令一出,損失不菲。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衡量,台灣每年整體的鳳梨產量是四十六萬噸,外銷僅佔一成,因此有人估計,只須擴大內需市場,拓展其他外銷對象,問題即可化解。

兩岸的鳳梨風波,很自然令人聯想到中國和澳洲之間的紛爭。中澳關係近年急速惡化,北京接二連三出招,包括大幅增加澳洲葡萄酒關稅。此外,澳洲龍蝦、牛肉、木材、煤炭和小麥等等在中國受到進口限制。澳洲的應對辦法是把貨物轉銷別國,部分則在本國大平賣。

根據澳洲傳媒報道,該國小麥預料今季產量翻倍,達到三千萬噸,雖然中國進口量降至十年來新低,但其他市場包括印尼、越南和東非,都在搶購澳洲貨。大型穀物貿易公司Emerald Grain的行政總裁David Johnson說,澳洲經歷數年旱災後,正在全球小麥市場重奪佔有率。中國每年平均向澳洲購買一百一十萬噸小麥,然而去年十一月,只進口了八百八十噸。據報道,憑藉舊有市場的大量購買和新興市場的開拓,澳洲小麥需求的增幅甚至超過中國減購的規模。

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服帛降魯梁」,齊國為了消滅魯國和梁國,發動一場貿易戰。魯、梁兩國善於織綈,管仲就勸齊桓公穿綈料衣服,並下令大臣都穿綈,齊國老百姓跟風全穿綈服。齊國綈料價格猛漲,魯、梁兩國見利之所在,紛紛棄種糧食,織綈賣給齊國。為了解決糧食問題,魯、梁用賺取的外滙購買齊國的糧食。可是幾年後,齊國一聲令下,拒絕購買綈服,魯、梁經濟馬上崩潰,尤其糟糕的是陷入糧荒,於是不得不歸順齊國。

魯、梁之亡,關鍵原因是不懂得分散投資和分散客源,單一產品依靠單一客戶,命運遂操控在齊國手上。現在的澳洲,不會輕易向中國屈服,因為該國可以拓展其他市場。

再看看台灣,鳳梨風波本身嚴格來說不構成太大問題,台灣人一起吃多些鳳梨就是了,值得憂慮的是後續發展,本已劍拔弩張的兩岸關係會愈鬧愈僵嗎?民進黨政府也許不想「經濟靠大陸」,但事實上兩岸貿易活動頻繁,類似的風波恐怕層出不窮。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