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4日
學生包圍政總行動失敗後第二天,「佔中」發起人戴耀廷、陳健民和朱耀明(「佔中三子」)發表《告市民書》,宣布一天後(即12月3日)到警署自首,承認違反《公安條例》,參與未經批准的公眾集結。《告市民書》說,「公民抗命是以和平非暴力、有限度違法的方式追尋公義。由於其目的不是要破壞法治,抗命者應勇於承擔法律後果」;「佔中三子」決定自首,以「體現這種承擔精神」。
「三子」的「集體自首」計劃已醞釀多時。他們發起「佔中」,原來的設想是在一個預定的時間,有上萬名市民和平地聚集在某個地點,從容地、不抵抗地讓警員逐個把他們搬走,拘捕、檢控。誰知「雙學」打亂了他們的部署,「佔中」變成不由「三子」指揮的、完全失控的佔領行動,「三子」憧憬的震撼、壯觀的和平清場情景沒有可能實現。在佔領行動初期,「三子」已提出集體自首退場的建議:組織成千上萬的佔領人士一起到警署自首,同樣會有震撼力;佔領隨而結束,可以其他方式在社區繼續抗爭。這建議當時沒有得到「雙學」和其他佔領團體採納。
戴耀廷和陳健民在10月底宣布返回大學任教時,再次提出佔領運動應考慮早日自首、「光榮退場」;陳健民指出,「盡快自首才可令社會明白公民抗命的意義」。但是,自首的建議仍然沒有得到多少響應。至11月中,支持佔領的民意已明顯逆轉:市民看不到運動帶來什麼正面的成果,卻要長期忍受堵路對日常生活的妨礙和對經濟活動的損害,這令支持者愈來愈少,反對者愈來愈多,佔領運動正逐漸「陰乾」。
在11月21日的「五方平台」會議上,「佔中三子」正式提出他們自首和退出佔領行動的方案:他們將於兩星期後即12月5日自首;「佔中」秘書處及轄下小組隨即停止運作並退出佔領區,「佔中」成員可以個人名義留守,但「佔中」不會再以組織名義參與佔領運動。接着,「三子」陸續約見「佔中」的義工和成員團體,包括泛民議員,分別向他們解釋自首退場方案。
「佔中三子」決定自首退場的消息,對佔領運動起了進一步分化瓦解的作用。留在佔領區的人當時已在不斷減少;留下的也失去了運動的目標和方向,他們不肯退場,主要是不甘心「無功而退」。「三子」提出自首退場,一部分決意留守的人認為被他們出賣了,十分反感;但也有人因「三子」退場而動搖了留守的決心。
「雙學」堅決反對自首退場。許多先前簽署了意向書參加「佔中」的團體和人士,包括大部分泛民議員,也決定不參與自首;他們表明,意向書的承諾是「接受拘捕」而不是「自首」,他們寧可留守在佔領區,等候警方清場拘捕。泛民「飯盒會」召集人梁家傑表示退場時機尚未成熟;人民力量議員陳偉業更批評,「三子」在佔領運動風雨飄搖之際發起自首,是「落井下石」。
「雙學」在「三子」自首前搶先發動包圍政總,釀成暴力流血事件。「三子」擔心學生再有升級行動,決定提前自首,並公開呼籲學生撤離佔領區。
事先張揚的自首行動,並沒有出現「千萬人集體自首」的光榮悲壯場面。追隨「三子」到警署自首的,只有數十人。
(168)
本欄逢周二及周四刊登
(編者按:曾鈺成最新著作《主席八年》(上冊)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避免以量自大 上海取代香港 |
上一篇: | 疫情三重挑戰 墨守死路一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