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
「雙學」沒有和泛民議員或者「佔中」發起人一樣,跟衝擊立法會的行動劃清界線。學聯雖然也批評衝擊行動,但始終不肯說出「譴責暴力」的話,只說衝擊者撞破玻璃門後散去是「不負責任」,形容那是學聯「不願意見到的行為」。
至於學民思潮,在衝擊事件發生後的上午,黃之鋒表明,不會用「譴責」字眼批評衝擊人士,因為相信他們同樣主張「真普選」和公民提名,同樣反對人大常委會的決定。這態度受到各方責難之後,學民思潮到晚上發表聲明,譴責衝擊者「只攻不守」和「攻完就走」的做法「為其他包圍立法會的行動者造成更大風險,也忽略公民抗命的本意就是願意在行動後承擔法律責任」。但1500多字的聲明,內容絕大部分是指摘政府漠視民意,令市民憤怒;又質疑警方任由示威者撞擊玻璃門,「存有不為人知的政治動機」。
當時的香港社會,對暴力還是不能容忍的。佔領運動一直獲得很多市民支持,主要是由於運動標榜「和平」;警方用催淚彈對付和平示威者,正是促使很多人同情示威者甚至加入示威行列的原因。對於暴力衝擊立法會的事件,社會輿論幾乎一面倒予以譴責,包括一貫支持學生的學者。被認為實際上主導了佔領運動的「雙學」,對衝擊事件卻採取袒護的態度,讓人們很容易把暴力衝擊這筆賬算到佔領運動之上。衝擊立法會的事件,成為佔領運動失去道德支持的轉捩點。
至11月下旬,人人都看到,佔領運動已失去贏得市民支持的光環;堅持下去,根本不能迫使政府作出讓步。「雙學」重提泛民議員「總辭」引發「公投」的方案,認為借「公投」把抗爭從佔領區擴展到全社會,是最好的退場辦法;但泛民議員對這議題已不願積極考慮。「雙學」裏有人建議無論如何都應主動退場,但主流意見反對,認為應堅守佔領區,等待警方清場。
不但要堅守,還要把行動升級。11月底的一次「五方平台」會議上,「雙學」建議發動圍堵政府總部。泛民議員都提出反對,但「雙學」堅持,認為升級行動可增加對政府的壓力。議員表示尊重學生的決定;泛民各黨派不參與、不協助動員,但他們的法律團隊會給行動提供支援。
11月30日晚,「雙學」在金鐘發起集會,宣布要包圍政總。在「對準政權!包圍政總!」的口號聲中,數千集會人士戴上眼罩和頭盔,手持自製紙皮和塑膠盾牌,衝往政總。早已在場布防的4000多名警員組成人鏈,揮動警棍和施放胡椒噴霧對付示威者。
示威者與警方通宵激戰,至翌日清晨,所有示威者被驅離政總,至少40人被捕,多人在衝突中頭破血流,有人跌倒後遭踏傷;亦有警員被示威者擲物擊中。醫管局轄下醫院急症室接收了至少40名在衝突中受傷的個案,警方則稱有十多名警員受傷,其中一人中拳暈倒,送院時昏迷。
當天傍晚,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常委梁麗幗以及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會見記者,承認升級行動失敗,未能達到癱瘓政總的目標,並對有示威者受傷深表遺憾及致歉。
這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167)
本欄逢周二及周四刊登
(編者按:曾鈺成最新著作《主席八年》(上冊)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和寵物共享的願景 |
上一篇: | 從三個角度看公職人員宣誓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