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
官學對話後發生的「廣場公投」事件,再次暴露了佔領運動決策混亂。
對於政府在對話中提出的建議,學聯研究了兩天後作出回應:第一,政府向中央提交的民情報告,要有可影響人大常委會決定的憲制效力;第二,政府設立的多方平台,不能只討論2017年後的政制發展,也要討論2016年立法會和2017年行政長官的選舉安排。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和「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同時宣布,接着的星期日晚上8至11時,將在金鐘集會現場進行一次「廣場公投」,待決議題是民情報告應否具有憲制效力,以及多方平台應否處理2017年及之前的政改問題。
過了一天,「佔中」發起人、學聯和學民思潮又聯合宣布,「廣場公投」的議題是:民情報告必須包括建議人大常委會撤回「831決定」,多方平台必須確立2016年立法會廢除功能組別、2017年特首選舉要有公民提名。他們又宣布,投票將於星期日和星期一,一連兩天晚上7時至11時進行;投票範圍將擴大至所有3個佔領區。戴耀廷強調,「廣場公投」並非撤退機制,而是要讓佔領行動的參與者表明立場,向政府施壓。
修改後的「公投」議題,比前一天提出的激進得多,特區政府決不可能接受。泛民議員並沒有參與議題的擬定;他們擔心,拿這樣的議題在佔領區進行「公投」,必然以大比數獲得通過,這等於斷絕了與政府對話的可能,同時令退場更加困難。不少佔領人士也質疑「公投」的議題、模式和作用;佔領區出現了反對「公投」的海報;海富中心天橋有人掛起了「暫緩公投」的巨型標語。
原定進行「公投」的星期日下午,學聯、學民思潮、「佔中」發起人和泛民議員聯合宣布擱置「廣場公投」,並且集體鞠躬道歉。戴耀廷解釋,他們當天早上開會總結市民意見後,一致決定擱置投票,但強調這不等於運動停止,呼籲市民繼續到佔領區討論運動發展方向。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和泛民議員代表梁家傑先後發言,承認對「公投」考慮不周,未有充分徵詢市民的意見,向3個佔領區的示威者道歉。
學聯沒有把握與政府對話的機會籌劃退場,反而提出更激進的要求,並企圖以「公投」向政府施壓,這令曾經努力協助促成對話的「中間人」感到灰心失望。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在臉書貼文說:「無論怎樣的勸導,都不能打動你們抗命的決心,我們只能活在一片憂心與無奈之中。」
另一位相信是「中間人」的學者、港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陳祖為也對學聯在對話後的表現感到失望。他在電台節目分析說,「佔中」發起人和學聯為求保住在佔領行動的地位,被激進分子綑綁,「愈走愈激,最終被一些最激者騎劫」。他指出,運動現在群龍無首,陷於分裂。他又說,雖然「撤退」二字一提起就會有人批評,但學聯沒有改變現狀的策略,僵持下去只會被公眾唾棄,最終導致武力清場。作為負責任的組織者,學聯應拿出勇氣,勸說示威者退場。
在大學任教的戴耀廷和陳健民,宣布返回校園恢復教學工作;雖然他們強調,復教不是退場。
(164)
本欄逢周二及周四刊登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