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8日
一、
二○一四年八月三十一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為香港政制改革「定調」,雖然是荒腔走板的「變調」,但主持此事的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認為此一決定:「為下一步(二○一七年)特區行政長官選舉具體辦法確定原則、指明方向」,而這樣做是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及《基本法》,對「推動香港循序漸進發展民主、依法順利實現二○一七年行政長官普選目標,有重要意義」!張委員長說的甚是,但在港人看來,這是北京為香港雙普選連下三重鐵閘的鋼框,等於褫奪了港人一人一票選舉立法會議員和行政長官的「自由」。連串街頭抗爭運動由此而起!
非常明顯,北京強橫地奪去港人的政治權利,不少港人以為奉行自由民主的西方國家,尤其是以「自由世界盟主」自居的美國,必會「代港人發聲」,為港人討回「公道」,哪知事與願違,由於着眼於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銷市場,眼中只有經濟利益,西方國家竟然視而不見,把港人的政治權利置之不顧。其時充滿多項「自信」的中國,眼見「發錢寒」的「列強」馴若綿羊,遂一再強調賦與香港種種自由民主權利的政治承諾為失效的「歷史文件」,對香港的「管治」一步一步收緊……。
中國對南海島礁的主權訴求,加上二○一五年出席杭州七國領袖峰會時受「奚落」,令奧巴馬政府對中國的擴張與霸道起了戒心,結果有美國「重回亞太」的戰略部署(主要是把海外六成軍力調防亞太區);不過,奧巴馬政府太重視中國市場,仍沉醉在「中美利加」虛幻的美夢中,而總統本人和國務卿克林頓夫人,俱為多邊主義和「大愛主義」的鼓吹者,在天下太平各國必能各牟其利的大環境下,加上香港經濟並未因北京干預而有衰敗倒退之象,奧巴馬政府對港事不聞少問,完全符合美國政經利益。
美國和西方盟友「不作為」,令北京誤以為龐大消費市場是「收伏」資本主義世界不可抗力的利器,以筆者的理解,這種誤判催生了帶來連串外交失算的「戰狼外交」。
二、
「戰狼外交」,以筆者之見,始於二○一六年六月一日王毅外長在加拿大「教訓」記者(怒斥問及「香港書商失蹤事件」的記者「充滿偏見和傲慢」),數年下來,果然有所向披靡的架勢;可惜,由於沒有可於國際市場通行無阻的「通貨」(流通貨幣),而愛好和平的天性和不稱霸的國策,令中國致力於提高經濟成長而忽略武器研發。換句話說,沒有堅實的武力及用之不盡的財力為後盾,「戰狼外交」勇闖國際三四年後,已於八月下旬王毅外長歐洲五國行「收不到預期效果」而非官式落幕!
不過,導致「戰狼外交」告一段落的根本原因,是特朗普政府徹底改變了奧巴馬政府的外交手段,強調貫徹專門利美不管他國死活的「美國優先」策略,同時推翻了外貿赤字有利赤字國的經濟理論(印鈔票買進口貨雖無難度,但天文數字的外滙落入不同道競爭對手之手,美國國本危危乎),引發了與中國割蓆這場在自由主義分子看來是離經叛道的新「冷戰」(筆者不同意中美陷入「冷戰」,這是美國糾集「眾小」圍攻中國,和美蘇冷戰時各自形成一個軍經集團向對方放冷箭的情況完全不同;這裏從俗,稱「冷戰」)。盲人可見,在這三年多不足四年間,淺陋輕薄信口胡謅但手持近萬核彈且有隨心所欲開動印鈔機「之便」的特朗普,可說把習近平主席玩弄於股掌間。世人特別是國人皆知,習主席能於短短數年間掌握全國黨軍政經大權,足顯他治黨有道、治國有方,而且肯定有「槍桿子」全面支持;可是,當笑裏藏刀甚且可說厚顏無恥的特朗普鐵了心腸要向中國討回「公道」時,世間最厲害最歹毒的明刀暗箭齊出,以至不惜撕破臉皮直接干預中國內政(如過問香港及台灣事務),中國的應對便無法得心應手。所以如此,皆因北京「力」不及人——無法「力拔山」便不能「氣蓋世」,這是世人共知的大道理,更是國人早知的「傳統智慧」!
三、
眾目睽睽,數月前,「戰狼」已不得不啣橄欖枝上戰場,反映北京對受美國擺布下愈來愈多自由世界國家(不僅僅限於「西方」)不屈從於中國的外交壓力,北京對此當然洞若觀火,自知力(財力及武力)有未逮,唯有「放軟身段」,對外強調合作共贏的自由主義老調(讓鑄造這些「老調」的老外笑甩假牙)。這方面能否收積極成效,要看兩位外交決策者王毅和楊潔篪外訪碰壁回京後「習外交思想」會否作出具體而微的調整而定。
目前港人最關心的,相信是在北京在自認真正大國崛起時定下的香港政策,會否因應新形勢而修訂?「八.三一決定」後連串「規範」香港的決策,確有「牢牢掌控」香港的作用,對此西方國家或袖手或口惠而實不至,直至中美公開鬧翻後人大代香港立國安法,美國才重手出擊,制裁京港官員、涉事企業以至限制國人在美的活動……。看情形北京若加強規管香港的力度,美國對香港的「干預」必然升級!
本於中國應保護、維持香港創滙中心不變對現階段的中國特別重要的存心,筆者認為在政策不變的前提下,北京控制香港的手法宜寬不宜緊!一句話,當外交上「戰狼」發威效果立見及出口國垂涎欲滴覬覦內地消費市場時,關注北京強詞奪理「打造」香港的國家,不多甚且無有,但如今情勢逆變,配合中國的外交取態不再那麼「凶猛」,對香港宜行「放軟手腳慢慢來」之策。橫豎香港肯定不會亦不可能像隔海峽的台灣般遠走高飛,看在錢銀(創滙)份上,審時度勢,對「改造」香港實在不應操之過急。
〔保持香港創滙功能為北京首務.二之一〕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堂食擬放寬至4人 限聚鬆緊看行會 |
上一篇: | 社會挑戰愈是嚴峻 房屋問題愈該正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