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
對於特區政府開展的政改諮詢,建制派積極響應,表示要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市民對政改的意見。他們已清楚知道中央政府對普選行政長官的底線;普選能否實現,就看中央的方案在泛民陣營中能否拿到足夠的支持票。泛民陣營對諮詢文件表示失望和不滿,認為政府已為普選設下重重關卡,現在只是「假諮詢」。「佔領中環」發起人戴耀廷批評諮詢文件「有引導性」,預告在元旦遊行中要進行首次「普選原則民間公投」,為「佔中」作準備。
兩個陣營裏都有不少人堅持強硬立場,認為不可以作出任何讓步。建制陣營裏強硬派的態度是:中央的方案不能改,你要就接受,不要就拉倒,什麼也沒有。泛民的強硬派則決意要通過「佔中」一類的抗爭,迫使中央接納「真普選」。
但兩個陣營也各有「妥協派」,或者被欣賞他們的人美稱為「開明建制派」和「溫和民主派」。他們相信對立的雙方應以互諒互讓的精神,開展對話磋商,尋求一個雙方可以接受的方案,政改才有望成功。我一直都懷着這樣的信念;而且我更認為,不論從中央政府抑或從泛民的角度來看,能夠通過一個大家都認為可以接受的方案,哪怕是一個大家都覺得不理想的方案,比不通過任何方案要好得多。我真的相信,如果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的目標不能實現,香港將難以管治。
有一些朋友同意我的想法,並且願意和我一起嘗試促進兩個陣營之間的對話,希望提高達成共識的可能性。當中最積極的是馮可強和戴希立。
我和馮、戴二人認識了數十年,但接觸的機會不多;至2012年行政長官選舉,最積極鼓勵我參選的人,包括香港政策研究所的主席葉國華、行政總裁馮可強和董事戴希立。其後我和馮、戴二人便經常見面,就香港的政治問題交換意見。我們對許多問題都有相近的看法,尤其對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
我們覺得應該建立一個民間政改平台,把關注政改又願意坐下來談的各方人士拉到一起,提倡以對話代替對抗,尋求共識。馮、戴二人都覺得,我作為立法會主席,是召集這個民間平台的合適人選,因為我跟立法會裏各黨派都可以溝通,與許多經常發表政治評論的學者和傳媒人亦有聯繫。除此之外,我還有一項「優勢」,令人們對跟我「埋堆」不存顧慮:大家都相信我無意競逐行政長官,或者即使有意競逐,「入閘」的機會也等於零,因為我不時發表的「出位」言論,令我不可能被北京接受成為行政長官候選人。
在我說過的令北京和建制人士氣惱的話當中,最罪無可恕的是「心魔論」。在2013年9月我和傳媒的一次茶敍,談到普選行政長官,我說,中央擔憂有不能合作的人參選甚至勝出;但是,「零風險」的政改方案是無法獲得立法會三分二支持通過的。我接着說:「政改成功與否,繫於中央一念之間;如果中央把心魔移除,不堅持排除某些人參選,政改討論便海闊天空。」
這番話,令我成為愛國陣營的箭靶。事隔多年,仍有知情人士告訴我,我的「心魔論」毁掉了北京對我的信任。
(125)
本欄逢周二及周四刊登
(編者按:曾鈺成最新著作《主席八年》(上冊)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搞初選犯法嗎? |
上一篇: | 加辣限聚令為押後大選埋伏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