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9日
張曉明在立法會午宴的表現,贏得各方一致好評,提高了人們對中央政府與泛民主派改善關係的期望。
在總結立法年度的記者會上,我指出立法會午宴是中聯辦官員和泛民主派議員交流的好開始,我希望良好的互動可以繼續發展。我又表示,對2017年可以普選行政長官,我較數月前樂觀。我當然不敢低估泛民和中央之間的分歧:我知道中央對行政長官選舉要保證「零風險」,和泛民要求的「無篩選」大相逕庭。但我相信,只要各方竭誠合作,理性討論,務實磋商,總可以找到共同接受的方案。特區政府計劃在2013年底啟動政改諮詢;中央政府和泛民主派愈早開展對話,達成共識的機會便愈高。
立法會在10月復會之前,有消息傳出,張曉明主任計劃在中聯辦大樓設宴回請立法會議員,宴會可在年底前舉行。我認為這是十分正面的訊息,表示中央政府有意和泛民維持溝通對話的關係,為即將開展的政改諮詢營造良好氣氛。
誰知復會後不久,泛民和中央政府的關係竟急速惡化。引起衝突的問題,是特區政府發出免費電視牌照的決定。
2013年10月15日,政府宣布,對於三家電訊商的免費電視牌照申請,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決定,原則上同意向其中兩家──有線寬頻旗下的奇妙電視和now旗下的香港電視娛樂──發出新的免費電視牌照;另一家電訊商──王維基主理的香港電視網絡,則不獲發牌。
這消息令很多人大感意外和失望,因為在三家申請機構中,香港電視網絡表現最積極:過去一年,該公司大張旗鼓招兵買馬,製作了多部電視劇,並且做了大量宣傳,引起廣大電視觀眾的熱切期待。香港電視網絡不獲發牌,數百員工失業,公眾期待落空。
兩天後,在立法會新會期的第一次行政長官答問會上,議員追問政府審批電視發牌的程序和作出決定的理據。行政長官梁振英回答說,第一、有人要對行會的決定提出司法覆核,既要展開訴訟,政府不宜就事件作評論;第二、行會討論內容必須保密;第三、有關討論和決定理據涉及商業秘密,不能公開。一句話:無可奉告。
三家電訊商的免費電視牌照申請是在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間先後提出的。據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披露,早在2011年5月,前廣播事務管理局(2012年4月1日由通訊局取代)已完成對申請的評核工作,認為三家申請機構都符合法律要求,並具備所需財力、專門知識以及傳送基礎設施,於是向行政會議建議增發三個免費電視牌照;但行會拖到上屆政府任期屆滿仍未有作出決定。立法會議員十分關注當局處理有關申請的進度;在2012年的多次立法會會議上,都有議員就這問題向政府提出質詢。政府每次都回應說,行會正審慎處理有關申請,作出決定後會盡快公布。
政府終於不採納廣管局的建議;但既沒解釋為什麼要「三選二」,又拒絕交代香港電視網絡的「死因」。有議員便提出要動用「權力及特權法」打破發牌的「黑箱作業」,迫使政府交出有關文件。
(120)
本欄逢周二及周四刊登
(編者按:曾鈺成最新著作《主席八年》(上冊)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