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日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副主任王志民以及多名中聯辦官員,2013年7月16日來到立法會大樓宴會廳,與一眾立法會議員一起出席我主持的午宴。這是破天荒第一次有中聯辦官員進入立法會大樓和議員聚會,傳媒稱之為「破冰飯局」。
有評論認為這次聚會是經過「精心策劃」的;這大概接近事實。我在5月底向張曉明提出請他到立法會和全體議員接觸,他很爽快地表示可以考慮;其後我再和中聯辦的官員溝通,大家同意午宴是最合適的安排,於是進一步敲定細節。
我同時向立法會裏各黨派「摸底」,探聽他們對我邀請張曉明出席立法會午宴的看法。建制派都十分支持;泛民議員大部分反應也很正面,只有個別人表示有保留,擔心會令公眾得到中聯辦「君臨」立法會的印象,建議飯局不如另覓場地,不要設在立法會大樓裏。經一再商量,主流意見仍是支持在大樓裏設宴。一些慣常以出位動作表達意見的議員,也同意掌握分寸,不會令來賓難堪,堵塞了日後繼續溝通的途徑。
中聯辦方面對這次聚會的準備工作鄭重其事;他們的工作人員和立法會秘書處緊密合作,做好每一個環節的安排。午宴日期確定後,我在7月初向張曉明發出正式邀請;收到他的回覆後,再通過秘書處向全體議員發出邀請通知。午宴前大約一個星期,雙方確定了出席名單和活動流程。中聯辦方面亦知道,有泛民議員會當場做一些遞信、送「禮」的動作,張主任要作好應對的準備。
果然,張主任一行進入宴會廳就座後,多名泛民議員便輪流上前送「禮」:劉慧卿送上戴耀廷寫的《佔領中環》;涂謹申送上關於菲律賓人質事件的請願信;李卓人交來一疊他說是以前中聯辦拒收的信件;范國威送上一幅「表示港人爭取普選決心」的《愚公移山圖》;梁國雄送上一本《歷史的先聲》以及魯迅詩《自題小像》;陳志全和陳偉業送上一本《來生不做中國人》。最別出心裁的「禮物」是馮檢基自行製作的裝有帽子和筲箕的船,他解釋是喻意普選「無篩選」。
所有「送禮」的議員,遞過了「禮物」便退下,沒有任何不禮貌的動作;而張主任則態度從容,臉上保持微笑,一一接過「禮物」。
按商議好的程序,在宴會開始前,我先致簡短的歡迎詞,然後請張曉明發表約15分鐘的講話。在這類場合講話,我本來習慣了不準備書面講稿;但中聯辦建議事前互相交換講稿徵求對方意見。我於是寫了一篇約400字的歡迎詞送了過去,他們也給我送來張曉明2000多字的講話稿,徵求我的意見。我看了之後,覺得內容頗為得體、相當合適,便回覆說我沒有修改建議。
我對自己憑記憶發表講話的能力是頗為自豪的:一篇半小時以上的演說,我可以不拿講稿,準確地把它講完,不會有錯漏。那篇400多字的歡迎詞,我更有把握憑記憶把它念出,跟先前交的講稿不差一個字。
想不到張曉明的本領不比我差:他15分鐘的講話沒有看講稿;除了對「送禮」議員的臨場回應,他說的竟和他給我看過的稿子完全一致!
(118)
本欄逢周二及周四刊登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雖提無罪推定 港人仍有憂慮 |
上一篇: | End of Hong Kong as we know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