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5日
2013年1月,行政長官梁振英發表了他的第一份《施政報告》之後,在電台的英文節目裏說:(譯文)「過去10年,我致力向內地推廣香港的專業服務;我向中央政府爭取對內地富裕城市的居民開放來香港自由行。不少人曾對此抱懷疑態度。今天,內地已成為我們專業服務最大的市場,我們旅遊業最大的收入來源。懷疑派證明是錯了。」「懷疑派」聽了這段話,把梁振英叫做「自由行之父」,認為他要為自由行帶來的問題負責。
有報道說,2003年初,梁振英代表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到北京商討開放內地居民到香港旅遊的計劃。中央官員對梁振英說:「你好好考慮清楚了:中央不是不願撐香港,只是擔心我們這邊門一打開是關不上的。日後那麼多內地遊客去香港,有可能引起逾期居留及治安等問題,香港承受得了嗎?」梁振英回答說:「這些顧慮我們早就思考過了。既然中央支持開放自由行,香港會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的。我們對香港的警察、海關、入境處的工作都有信心。」
開放了10年的自由行,給香港帶來了不少經濟利益,同時也造成了不少社會問題,並且激化了兩地矛盾。頗為諷刺地,梁振英就任行政長官後馬上推行的幾項政策,都是為了對抗自由行帶來的衝擊,包括拒絕接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零雙非」,遏阻境外(主要是內地)人士來港炒賣物業的「雙辣招」;還有2013年3月開始實施的「限奶令」。
內地奶製品受三聚氰胺污染的醜聞揭發後,內地居民紛紛出外搶購奶粉。香港首當其衝:內地水貨客乘自由行之便,如螞蟻搬家,不停穿梭兩地之間,在香港搜購奶粉,運往內地銷售。至2012年中,問題已十分嚴重,許多香港家長買不到嬰幼兒食用的「配方粉」。2013年初,情況進一步惡化,配方粉斷市現象由新界蔓延至市區,在社會上引起了普遍而強烈的不滿。政府認為水貨活動已引致市場供應鏈失效,於是決定實施「限奶令」。
「限奶令」是根據《進出口條例》制定的附屬法例,修訂《進出口(一般)規例》,把配方粉列為須向當局取得許可證方可輸出的物品;離境人士攜帶自用,可豁免許可證,但24小時內最多限帶兩罐。任何人違反規定,即屬犯罪;一經定罪,可罰款50萬元及監禁兩年。
打擊水貨活動,保障本地奶粉供應,自然得到多數市民支持。香港社會內部反對「限奶令」的聲音,主要來自奶粉供應商。內地客來港搶購,供應商生意大增;限制奶粉出口,卻影響了他們的生意,包括本地和轉口銷售。他們認為,所謂「市場供應鏈失效」,不過是某段期間、某些牌子、在某些銷售點出現短缺;不應採取嚴厲的限制措施,打擊自由市場。
但對「限奶令」最猛烈的抨擊來自內地。限制規定實施首天,有數名內地旅客離港時攜帶奶粉超出限量,被檢控定罪,罰款1000元至2500元。事件激起了內地居民的憤慨,內地網民群起狠批「惡法」。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急忙「撲火」,說措施「並非針對內地人」,希望內地民眾諒解。這解釋難有說服力:「限奶令」針對的,不是內地人是誰?(101)
本欄逢周二及周四刊登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免疫護照」﹕民生、經濟的健康鑰匙 |
上一篇: | 轉危為機須破格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