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1日
第五屆立法會一開始,財務委員會便成為拉布主戰場,拉布針對的是梁振英政府提出的「長者生活津貼」。
怎樣為不斷增加的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是香港社會長期關注、爭論不休的問題,也是2012年行政長官選舉的一項重要議題。梁振英在準備參選行政長官期間發表的文章和演說,都有明顯的左翼傾向。有一個北歐國家的駐港總領事曾經對我說,他聽過CY(梁振英)的演說,十分認同他的主張。「『長毛』的『社會民主連線』不是真正的社會民主派(social democrat)」,他說:「香港的真正社會民主派是CY。」
梁振英曾經公開表示支持設立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全民退保」)。聽說他和競選對手唐英年都考慮過把全民退保寫入競選政綱裏,但兩人最終都沒有這樣做,因為兩人都估計,決定行政長官人選的1200個選舉委員,大多數不支持增加政府的福利負擔。
雖然沒有全民退保,但兩人的政綱都提出了改善長者生活的辦法:唐英年承諾為合資格的長者發放每月3000元長者退休津貼;梁振英則提出:「在現行高齡津貼計劃(即生果金,當時的金額是每月1090元)的基礎上,增設一項『特惠生果金』,為有需要的長者,經簡單的入息及資產申報後,每月提供約雙倍(2200元)的津貼。」
梁振英就任行政長官後第一次出席的立法會會議,是第四屆立法會的最後一次行政長官答問大會(2012年7月16日)。他在該次答問大會上宣布,政府將設立「長者生活津貼」,給65歲或以上需要經濟支援的長者,每月發放2200元。領取這項津貼的長者,須符合領取生果金的資格,須申報個人入息及資產。
梁振英和負責推行長者生活津貼計劃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都小心地避免說「資產審查」,只說「申報」;他們大概記得4年前曾蔭權提出申領生果金要資產審查,遭立法會多個黨派強烈反對,結果要撤銷審查的計劃。可是,在要領取津貼的長者看來,「申報」和「審查」沒有分別,反正是收入和資產不能超過規定的上限才符合領取資格。按政府的理念,發放這津貼是一項「扶貧」政策;為長者們說話的人卻認為,津貼的性質應是「敬老」而不是「救濟」。
長者生活津貼自然成為立法會換屆選舉的一個重大民生議題。在競選期間,我到公共屋邨拉票, 聽得最多的要求是「叫政府取消(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審查」;這也成為許多候選人──包括所有民建聯和工聯會候選人──的選舉承諾。
新一屆立法會就任後,議員便要兌現選舉承諾,要求政府取消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審查,或者起碼提高資產上限。但梁振英向立法會說得很清楚、決絕。他說,「(長者生活津貼)並非『派糖』方案,亦非一次性,而是持續性的扶貧措施。因此,對象是有需要的長者。」他改變了先前對全民退保的肯定態度,特別指出:「長者生活津貼並非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的起點。事實上,社會就應否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仍然未有共識。」
他強調政府堅持「三不」:不取消申領人資產及入息申報的要求,不修改資產及入息上限,不撤回方案。
(91)
本欄逢周二及周四刊登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法律界疫境自救 |
上一篇: | 十年一覺加息夢 空餘樓價未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