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2日
香港要重視對青少年的國民教育,是國家領導人提出的。
2007年,香港慶祝回歸祖國10周年。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來香港出席慶祝活動並主持特區第三屆政府就職典禮。在特區政府的歡迎晚宴上,胡錦濤發表講話,特別強調「要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國民教育,加強香港和內地青少年的交流」。
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在當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用了5個段落談國民教育,引述了胡錦濤的講話,並表示「特區政府會不遺餘力推行國民教育」,「會繼續透過現行中小學課程及新高中課程架構,加強與國民教育有關的學習元素,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國家的認識以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其後連續4年的《施政報告》,都有國民教育專段。當2010年的報告提出要設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時,我說:這是錯誤的決定。
香港回歸前,我在一間標榜「愛國教育」的學校工作了二十多年。回歸後,我經常應邀到不同的中小學和青少年團體作國民教育講座。在青少年學生中進行國民教育,我同意很有必要。我支持政府投放資源,辦好國民教育中心和青少年到內地的交流活動。但是,我不贊成要所有中小學開設一門獨立的、必修的國民教育科。
如果把國民教育列入學校的正規課程,便要安排課時、編製教材、進行評核,當中涉及許多矛盾,必然引起很大爭議。按國民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很難對教學效果作出準確的評核。佔用了課時而沒有明確的教學效果,必然帶來很多教學問題。要所有中小學開設獨立的國教科,除了可向中央政府表示香港「重視國民教育」之外,我認為弊多於利。
不過,我看到特區政府開設國教科的決心,特別看到我一向敬重的李焯芬教授接受了德育及國民教育專責委員會主席的任命,認真研究課程和推行方法,我便不反對了。我當然不同意「國民教育就是洗腦」的說法;《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的出版,是不幸的錯誤,不能因而否定國民教育。我也看到,教育界當中支持國教設科的人也是不少的;既然政府為籌備開設這科目做了大量工夫,又準備投入更多資源,教育界就應該用積極的態度,盡力教好這個新科目。
可是,在反國教運動的壓力下,新上台的特區政府在立法會選舉前夕宣布取消開設國教科的時間表。這仍未能讓反國教的示威者滿意:他們要政府正式宣布「撤回」國教科。政府再三解釋為什麼不能說「撤回」,最終宣布決定「擱置」國教科課程綱要。
政府的決定,不但等於宣告國教科「壽終正寢」,而且讓反國教運動成功把國民教育妖魔化。「國民教育」變成一個負面的標籤:任何活動被指為「國民教育」或者「變相國民教育」,就是洗腦,就是犯罪,在校園內無立足之地。
出版《國情專題教學手冊》的國民教育服務中心立即遭教育局割席:停止對中心的資助,收回中心用作會址的空置校舍,裏面的家具全部砸爛送往堆填區;中心被迫關閉。
這是給提出要重視國民教育的國家領導人重重摑了一記耳光。
(86)
本欄逢周二及周四刊登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