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5日
2012年立法會選舉,民建聯和工聯會除了在港島區合共取得歷史性的3席之外,在新界西選區也報捷:民建聯贏了3席,另工聯會1席。在新界西取勝的竅門和港島區一樣:穩勝的譚耀宗把支持民建聯和工聯會的「鐵票」盡量推給3名新人,結果4人都成功當選。
在新界東,兩「聯」卻沒有這樣成功。上屆選舉,民建聯在新界東憑一張名單拿到28.38%的選票,贏得兩席,領軍的劉江華做了票王。這一次,劉江華轉戰新設的「超級區議會」(正式名稱是「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民建聯的陳克勤和葛珮帆分兩張名單出選,前者爭取連任,後者首次參選;另工聯會派出一張名單,領軍的是當了一屆勞工界功能界別立法會議員的葉偉明。
結果兩「聯」的3張名單合共取得 11.1萬多票。如果分配得當,憑這票數贏取3席綽綽有餘。(贏得當區最後一席的范國威只拿了28621票。)可是,陳克勤和葛珮帆各以4萬多票當選,葉偉明以2.4萬多票落敗。假如陳、葛二人各少拿幾千票,而這些選票流向葉,3人便可齊齊勝出。工聯會的失望和不滿可以想見,但也不能怪責民建聯的助選團隊:陳、葛二人都沒有必勝把握,怎能不盡爭每一票?兩「聯」在港島和新界西的成功策略,在新界東用不上。
在「超級區議會」功能界別,兩「聯」也拿不到理想的成績。該界別的選舉跟地區直選一樣採用比例代表制;民建聯的劉江華和李慧琼、工聯會陳婉嫻、民主黨何俊仁和涂謹申,以及民協馮檢基,6人各領一張名單參選,競逐5個議席,即一人要被淘汰。選舉中途殺出了一個白韻琹,取了幾個百分點的選票,對建制派不利。如果建制與泛民兩個陣營的選票都在各候選人中平均分配,建制派將有一人被淘汰。
但是,建制陣營在選舉前估計,「樁腳」局限於少數地區的民協,缺乏全港性的助選網絡,所以會較吃虧;如果泛民的大部分選票投給民主黨的兩張名單,而建制派的選票在3張名單中分得夠平均,出局的將是民協馮檢基。
所以,建制派拉票的目標,是要令劉江華、李慧琼和陳婉嫻3人盡量分得相同數量的選票。最自然的辦法,是爭取在民建聯的支持者中,香港和九龍的投李慧琼,新界的投劉江華;工聯會的支持者全投陳婉嫻。
這樣的分配要作適當調整。在所有候選人中,李慧琼的資歷最淺,在全港的知名度不及其他候選人;同時,新界的選票比港九多,加上白韻琹取去的選票又屬於港九多於新界,對李慧琼最為不利。因此,新界要有一部分選票投給李慧琼。
選舉工程畢竟並非精準科學。民建聯的調整力度過了頭,結果李慧琼在建制派3人中得票最高,順利當選。劉江華卻在6名候選人中得票最少,意外地被淘汰。同樣意外的是馮檢基得票竟高於陳婉嫻和何俊仁。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劉華失席,反得官祿。劉江華過去幾年是行政會議成員,表現深得梁振英和政府官員賞識;他失去立法會議席,立即獲得特區政府邀請,出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
(84)
本欄逢周二及周四刊登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關鍵的功能組別 |
上一篇: | 專家論析瘟疫 觸及體制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