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2月13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越境殺人股價上揚 投身政壇私利掛帥

甲、

一月三日,當美國「公然暗殺」伊朗革命衞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馬尼(Qassem Soleimani)時,筆者「表錯情」,以為中東會爆發大戰,哪知伊、美兩國領袖處理此事的手法,展現了高度智慧,雙方的「世仇」當然難分難解,「適當」時機來臨必會大打出手,但現在時機未成熟,伊朗遂做了一場既可向國人交代(令反政府的民情降溫)而又讓美國足顯其「無償殺人」的霸權,終使這場「大戲」只有急鼓繁弦而主角未登場便匆匆落幕!

美國彈無虛發,「越境半空殺敵」,不理青黃皂白的國民,莫不視之為「我的國厲害了」而充滿自豪感,稍後投特朗普一票,可能甚大;對於高端階層,從這場「國際衝突」中牟利的,真是數之不盡;這種說法十分抽象,而且活躍於股市的所謂「相反論者」,可能「偷雞不着」、無法獲利。不過,據美媒爬梳上市公司的賬目,多名「有關人士」的確因此賺了大錢。

美國在海外用兵,不管虛張聲勢,或真的引爆戰爭,均有利軍火工業的盈利增長,而利潤之厚薄多寡,以戰爭是否真的爆發而定。炸死伊朗重要政治人物(軍事強人),雖然只令美伊劍拔弩張,但「五角大樓」五大軍火供應商洛歇馬田、波音、通用動力、Raytheon和Northrop Grumman的決策者,其身家莫不因公司股價漲升而膨脹。據華爾街「密探」的統計,這「五大」的行政總裁持有本公司的股票,在「謀殺伊朗屠夫」之前,共值三億一千九百萬(美元.下同);消息傳出後,舉世嘩然,但股民認為局勢高危,有關國家必添購軍備,爭相吸納其股票,軍火股價錢遂上升,這批股票翌日便值三億二千六百萬。股價聞槍炮聲上揚的情況,是華爾街常態,「資深投資者」當然不會忘記十九世紀初葉倫敦銀行家彌敦.羅思財(N. Rothschild)有聞炮聲(或街頭濺血)便入市的名言。「九一一慘劇」發生後,當時「五大」總裁手上的股票,於二○○一年至○五年間升了百分之一百零八,與期間非軍火企業的行政總裁持股值只升百分之六,相去何止萬里!中環人皆知,企業均以「認股權」的優惠價配售股票給公司高層,作為所謂「長期誘因計劃」(LTIP)的主要部分;企業用此法以補員工薪金不足,是聰明的兩利(股東及高級職員)之策。

有見及此,共和民主兩黨的資深政客,如已故的麥肯(J. McCain)和角逐黨內提名總統候選人的桑德斯(B. Sanders),曾分別提出議案,規定「接受納稅人資助企業的CEO年收入不得超過總統(當時為年薪四十萬)」及「『五大』總裁年收入不得超過有關企業普通員工平均年薪十五倍」,但均不獲國會通過……。立法限制企業決策及執行人員的收入,等於無法聘請最精明的幹材,對企業進而經濟發展無利有害,這類提案無法立法(卻足顯提議者對低端人士富同情心),在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不足為奇。

軍工企業行政總裁的收入,既與股價掛鈎,戰雲密布他們手上的股票,水漲船高,理所當然;那些未入「五大」的軍火企業,如製造謀殺蘇萊馬尼的無人飛機MQ-9 Reaper的General Atomics(GA),由於未上市且曾獲政府資助(如二○一八年獲撥款二十八億作為研發此機種的經費),其職員的薪酬便秘而不宣,但業內人士相信其收入「極具市場競爭力」,即不會低於「五大」的決策者。應該一說的是,上述這款無人機,「全副武器」(攜四種最先進的導彈包括激光導向的GBU-12)「零售價」六千四百萬美元。對此筆者是外行,惟從售價,可窺此機之先進及殺傷力之強。

顯而易見,時局緊張,熱戰一觸即發這種情勢,是軍火企業發大財及其決策者財源廣進的良機。有這種與戰爭掛鈎的利潤誘因,「世界和平」只是可望不可即的虛幻願景!

乙、

今年十一月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已開始進入「熱身」階段,預測誰人當選,對於我們置身度外的外國人,既難準確拿捏亦沒什麼意思,倒不如看看這些「熱心服務國家」的「社會賢達」,究竟為達此理想而要花掉多少銀両──一般的情況是,資金主要來自「眾籌」、所屬政黨的補助及政客的私囊。

競選活動是「倒錢入大海」的玩意,因為與之有關的活動,不論大小,在在需財。助選團隊、交通及廣告開支以至「啦啦隊」(熒幕上看候選人出現時台下必有一批「擁躉」搖旗歡呼,這些人,十之九九是公關公司請回來的閒人),都莫財莫辦。這些看似瑣碎的開支,加起來莫不令方外人大喫一驚。

自從林肯(一八六三年當選第十六屆)總統以來,總統競選經費屆屆上升,這當然與平均通貨膨脹年年上升有關,但競選活動愈來愈多姿多采且牽涉面日廣,才是主因。

迄今為止,最昂貴的競選為二○一六年特朗普與克林頓夫人之爭,這場競選的所有角逐者(包括那些未能入圍的),一共用去二十四億!其中克林頓夫人和特朗普依次花掉七億六千八百萬和四億五千萬──特朗普自己拿出六千六百萬、財富不及對手「零頭」的克林頓夫人一百四十萬。在一般人的想像中,競選經費最充裕者獲勝,事實確是如此,不過,例外亦非不常見,比如這次選舉,花錢較多的克林頓夫人便輸給不按牌理出牌、有點癲癲狂狂但能投多數選民所好的特朗普!

特朗普今年為角逐連任,打算籌款十億,看目前的聲勢,難度不大;他的主要對手,不是剛在初選勝出的桑德斯,是身家淨值六百一十億(世界富翁榜排名第九)的傳媒大亨、彭博(Bloomberg)老闆布倫伯(M. Bloomberg),他因為財富「太多」,落場競逐時便宣布經費自供自給,不必假手「眾籌」,那意味他的競選經費沒有上限,當然,這要看選情而定,如果支持者寥寥聲勢不盛,作為一名精明商家,布倫伯必會當機立斷「止蝕」。

布倫伯去年十一月中旬宣布加入角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賽,當時出資二億,至今年一月底,在臉書和谷歌的廣告費「最少」已達四千七百萬。

讀者也許(肯定)會問,這些政客和巨賈,何以會「出錢出力」為「國家服務」?答案很簡單,他們不過為追逐私利而作出「有償奉獻」而已(失敗的當然只好承受損失)。經濟學家布肯南(J. Buchanan,一九八六年諾獎得主)在「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指出,政客、商人和公僕,都是有血有肉的理性人(阿當.史密斯筆下的「經濟人」),他們因此都在追求私利(當然,希望在此過程中「世人」可以受惠),而私利有無形(名譽,非物質)的及有形(金錢,物質)兩種。正是這點單純的動機,才令有些人奮不顧身,投身政壇!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