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
2011年的臨時撥款議案,全體泛民議員拒絕投贊成票。那是因為他們對當年的《財政預算案》以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極之不滿。
曾俊華任財政司司長,一共發表過9份《財政預算案》;2011年發表的是社會反應最差的一份。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民調顯示,市民對預算案評價負面:表示滿意的較上一份預算案大跌12.4%,不滿的大升24.9%;預算案評分不及格,只得 46.9分,較去年急跌11.2分。預算案發表後,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不滿意率急升9.5%;行政長官和三個司長的評分都急跌至他們上任以來新低,其中曾俊華的跌幅最大。
政府在該年錄得713億元盈餘,遠高於預期。預算案被指欠缺長遠規劃,又沒有遏抑樓價和控制通脹的措施。但最令市民不滿的,是預算案宣布的主要紓困措施:向每個市民的強制性公積金戶口注資6000元;這筆錢不能立即動用,要到退休時才可提取。其次,中產階層亦不滿政府錄得龐大盈餘而不肯退稅。
立法會裏大多數議員,不分建制或泛民,都對預算案表示十分失望。泛民議員聲言要對預算案投反對票;建制派也不肯承諾投票支持。
面對立法會議員的批評,曾俊華和其他政府官員起初態度強硬,表明預算案沒有修改的空間。按照慣例,發表了的預算案是不會修改的。可是,預算案最終需要獲得立法會通過,通不過就會出現政治危機。在建制和泛民兩個陣營齊聲施壓下,曾俊華不得不作出讓步。
預算案發表後一個星期,曾俊華與20名建制派議員會晤之後,罕有地和議員一同會見傳媒,表示與議員們進行了「很有用的溝通」;他會對議員們關注的問題,包括注資強積金、退稅和援助「N無人士」等,「研究具體的回應方案,盡快、盡快作出公布」。他強調,議員完全沒有對他施壓。
兩天後,曾俊華再度與建制派議員會晤,把他的決定告知議員。會晤後,他再次與議員一起會見傳媒,宣布他的「新措施建議概念」:不注資強積金,改為向所有滿18歲的香港永久居民派發6000元;對未能受惠但有特殊需要的市民,預留款項另作支援;寬減薪俸稅和個人入息稅75%,上限6000元。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財政預算案》在發表後作出修改。
財政司司長「從善如流」,建制派議員「成功爭取」。這場戲,泛民議員看在眼裏,怒上心頭;尤其當年是區議會選舉年,政黨要向選民演示政績。
又過了一個星期,曾俊華才應泛民議員的要求和他們會面,但這會面卻不歡而散。泛民議員會後都顯得怒氣沖沖,有人形容會面氣氛「非常惡劣」,批評曾俊華完全漠視泛民議員的訴求;既然曾俊華要向他們宣戰,泛民只好迎戰。他們揚言要再次呼籲市民上街抗議,又會在立法會提出對曾俊華的不信任議案。
這對曾俊華並不構成任何威脅:修改後的預算案令很多市民立即受惠,大大減少了社會上的怨氣;更重要的是在全體建制派支持下,預算案肯定獲得立法會通過。該年的預算案開了派錢的先例。不分貧富的派錢是否恰當,從此在社會上爭論不休。
(57)
本欄逢周二及周四刊登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人權與民主法案是廢紙? |
上一篇: | 應如何看待青少年犯罪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