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9月14日

吳歷山

香港整體不缺醫生

香港現時究竟缺不缺醫生?這是政府制訂醫療、福利、醫學教育政策的重要依據。筆者在港執業西醫凡40年,從事中西醫結合2O餘年,雖診所結業半年多,但作為過來人,仍想談談看法,以供參考。

醫生數目應計及中醫

近年,由於公立醫院醫生流失有上升趨勢,社會上對公立醫院服務如輪候時間長、見醫生時間短等頗有微言,加上近幾年,公立醫院某些科室聘請不到足夠的海外醫生以「有限度註冊」來港就業,令「香港醫生供不應求」的論調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見,一些醫生組織、病人團體及政府部門幾乎眾口一詞,認為香港整體大缺醫生,必須大量培養和引進。

上述論調的主要依據是:香港現有14290名註冊西醫(2017年),平均每千名市民只得1.9名醫生,相較日本(2.3)、美國(3.3)、英國(3.7)等先進發達國家,香港至少缺1萬名醫生。

事實是否如此?這是對香港醫生人力市場的基本判斷,必須加以認真求證和探討。

首先,筆者要問,香港的醫生人數怎麼能不計中醫?

香港是華人社會,長久以來,中醫都佔據一定的醫療市場。多次民調也顯示,香港市民中只看中醫和中西醫都看的人數佔有相當比例。事實上,中醫在某些病種和疾病的某個階段,以及在養生保健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

自從1999年7月14日《中醫藥條例》在立法會通過以還,香港的中醫已正式規範化,政府承認了中醫的合法地位,並把中醫納入香港的醫療體制。數字顯示,現有註冊、表列和有限度註冊中醫共10086名(2017年),這為數近萬的中醫,每天都在看病人,為香港市民的醫療健康提供服務,發揮着實質的、無可忽視的作用。把中醫排除出醫療體制是有失偏頗和脫離現實的!

如果把政府承認資格的1萬名中醫師計算入香港醫生的人力統計,則香港人均醫生已高過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全球名列前茅!

據筆者了解,香港的私家醫療市場(包括西醫和中醫)目前正處於「基本飽和」的狀態。換言之,如若再大量增加人員,不僅浪費資源,更可能滋生「惡性循環」的現象,對此,筆者曾有多篇文章論述,在此不贅。總之,醫生太多,後遺不少,不能不防。

不過,既然私醫市場「飽和」,為何公立醫院醫生會流向私醫?對此,醫務界普遍認為與醫管局管理不善有關,公立醫院醫生工作壓力大、行政事務多、士氣低落、人工待遇不及私醫等是主要的投訴,其中薪酬待遇是個現實的問題,必須正視。

大增公院醫護待遇

筆者建議:一、大幅度增加政府在醫療開支的撥款。儘管財政司陳茂波在2019-2020年《財政預算案》已把醫療開支大增10.9%,佔整體政府支出18.3%,值得一讚,但始終未能跳出香港醫療開支只站GDP總量的5.8%的低水平,與美國(17.1%)、日本(10.2%)、德國(11.3%)、加拿大(10.4%)差距明顯,連俄國(7.1%)、越南(7.6%)都不如。港府必須跳出框框,惟有大增醫療撥款,方能更好維護民康。

二、大幅度提升公立醫院醫護人員的薪酬待遇,令其收入至少與私家醫護人員看齊。

三、仿效外國,實行彈性津貼,超時工作有津貼,英國公立醫院醫生收入津貼最高可達基本人工的一倍。對個別缺人的科室,也可以考慮提高待遇來吸引海外醫生、退休醫生和私人市場醫生回流公立醫院體系,用更優惠條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當然,筆者認為此時此刻香港整體不缺醫生,並非反對香港為長遠發展未雨綢繆。未來,香港將面對人口老化、開拓粵港澳大灣區醫療事業及打造國際醫療中心等巨大的機遇與挑戰,亟須為長遠發展作出相應的部署。

吳歷山_香江智滙主席、執照西醫、中醫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