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2日
建制派一看到「五區總辭」在公社兩黨合作下很可能成事,便馬上準備參加補選奪取議席,其中最積極的是自由黨。
2008年的立法會選舉,自由黨在分區直選全軍盡墨:分別在新界東、新界西、九龍西和香港島出選的田北俊、周梁淑怡、田北辰(當時加入了自由黨)和林翠蓮都宣告敗北。
建制杯葛補選
看到有機會補選,田氏兄弟都摩拳擦掌,希望為自由黨贏回至少兩個直選議席。民建聯也躍躍欲試,作為主攻分區直選的政黨,沒理由不投入選戰,即使贏不到議席,亦不應放過練兵的機會。有傳媒問我的看法,我也表示,我個人認為民建聯應積極參選。
特區政府官員也鼓勵建制派參加補選;建制派只要贏得5席中的3席,便可佔有全部議席的三分之二,保證政改方案獲得通過!
但也有一些人認為,建制派在補選裏贏得議席的機會不大;派人參選,只會中了公社兩黨的圈套,成就了他們的「公投」,所以建制派應該杯葛這次補選。這種意見,起初並沒有成為主流,但到了2010年1月,便發生了變化。
1月中,在公社兩黨公布「五區公投運動」計劃之後,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就「香港個別社會組織針對香港未來政制發展問題發動『五區公投運動』一事」,發表措詞強硬的談話,指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以任何形式對未來政制發展問題進行所謂『公投』,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地位不符,是從根本上違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發言人又說:「我們注意到,香港特別行政區許多社會人士已對『五區公投運動』表示強烈反對。」
港澳辦的談話發表後,反對「公投」、杯葛補選成為建制派多數人的共識。在5名議員正式辭職前一個星期,公社兩黨就補選舉行記者會,突然為「五區公投運動」提出了「全民起義」這挑釁性口號。
這立即遭到其他泛民議員的非議;建制派更是猛烈抨擊,甚至斥為「港獨」口號;「杯葛」的呼聲便更加強烈。其後的兩星期裏,自由黨、民建聯和工聯會先後宣布決定不參加補選。
泛民冷淡對待
除了建制派全面杯葛,泛民的其他黨派也冷淡對待。民主黨拒絕以黨的名義支持任何候選人,只准黨員以個人名義助選;民協和街工都表示不會為公社兩黨站台。
接着,公社兩黨以外的14名泛民議員聯同多個民間團體,宣布成立「終極普選聯盟」,表明他們爭取普選的策略與公社兩黨不同,對「五區公投」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補選提名期結束,獲有效提名的候選人共24名,包括5名辭職的議員;候選人當中沒有一人是代表建制派陣營參選的。
由於建制派杯葛、其他泛民不積極,加上辭職議員之外的其他候選人知名度不高,傳媒報道選舉消息興趣不大,社會上的選舉氣氛異常冷淡。
選舉結果,5名辭職議員全部當選返回立法會。但一共只有50多萬選民在補選中投了票,投票率只得17.1%,遠低於歷次選舉的最低水平,也遠低於「五區公投運動」先前定下的目標。
所有評論都認為「公投」徹底失敗了,儘管公社兩黨不肯直接承認。
(36)
本欄逢周二及周四刊登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