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2月13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經濟放緩寬鬆重臨 美滙向下金價上行

一、

實質經濟增長緩慢、企業盈利看跌,IMF和世銀幾乎同時發出看淡經濟前景的「警告」,一句話,世界(包括政經制度與眾不同的中國)經濟雖未至陰霾密布,卻亦為淡雲籠罩;這種經濟情狀,令聯儲局收回「量化緊縮」(QT-Quantitative Tightening)重行「量化寬鬆」(QE)的可能大增,那意味一輪新的減息潮正在醞釀,這種利率走勢,令看好金價之說高揚。

黃金雖是「野蠻時代的遺物」,無助人類的溫飽,更不具珠玉的「特異功能」(《國語.楚語下.第一八》:「玉足以庇蔭嘉穀,使無水旱之災;珠足以禦火災……」)。然而,太平時期有錢人莫不購金(買銀)以炫富,世亂走難(或打算走難)時則挖掘羅盡買金防身。黃金的功用,看來比珠玉勝一籌,這種緣故,正是黃金長期有買家而於政經前景陰晴難測時需求突增其價遂漲的底因。

人類對黃金的偏好,古今中外皆然。《管子.地數》引伯高對黃帝說:「上有丹沙者,下有黃金。」可見我們的先祖已能目測何處有金礦。《史記.平準書》指「虞夏之幣,金為三品,或黃或白或赤」。顯示原始人重視黃金。《漢書.食貨志》則記班固的話:「太公為周立九府圜法,黃金方寸,而重一斤」,黃金的重要性,概可想見。古人對金之寶貝,從《戰國策》記蘇秦衣錦還鄉時問他嫂嫂何以前倨後恭時,嫂嫂答「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可見。不過,當年黃金只具備「價值尺度」、不具作為「流通(購買)手段」職能,即擁有黃金多寡足顯身份地位高下卻不能買田置業。秦始皇懸賞黃金千斤購買樊於期的腦袋,顯見後者犯了滔天大罪而殺樊者等於對秦帝國立下大功……後我國戰國時期四五百年的荷馬史詩《伊里亞特》(Iliad),指黃金是人們夢寐以求的「貴重品」,但不用以表示價格(值)因此不能作為買賣媒介,情況與我國的相彷彿──當年希臘衡量價格的尺度是牛!

對於國人嗜金,筆者數度(都三四十年前了)在這裏引述《列子.齊人搶金》這則發人猛省的寓言:「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顯而易見,見金不見人的情況,於今尤烈!

「尋章摘句」說金,目的在說明黃金與人類自古便結下莫名其妙的不解緣;如今世情紛擾,有餘資者亦會不問情由購金!按 上舉中外典籍除《列子》,皆轉引自彭信威的《中國貨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八年。

二、

昨天本報投資研究員伊馬仕的〈央行儲備多元 金礦股獲青睞〉一文,點出了黃金又為財經界重量級人物垂青的現實。事實上,經濟放緩迫使央行尤其是美國聯儲局不得不重新考慮行銀根寬鬆之策,得風氣之先的央行遂增持黃金以迎通脹!美元盎斯金價從去年十一月十二日的一千二百元三角六仙回升至昨天的一千三百一十一元五角,預示第四輪量化寬鬆(QE4)已蓄勢待發。在現價水平,黃金已衝破形成於二○一一年的下降軌,一旦突破千四元水平,技術上便「證實」長期牛市已誕生!值得留意的是,QE雖令金價蓄勢欲升,但同時會令美滙偏弱(利息孳息俱降的必然後果),投資者因此要做好全面部署。

看好金價的原因,除了預期利率與美滙雙雙下行之外,根本原因在黃金產量大幅萎縮(去年八月二日本欄已提及),「標準普爾環球市場情報」(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一月上旬一份報告指出「迄二○一七年的十年間,全球四十一個新發現金礦只生產二億一千五百五十萬盎斯黃金,比此前十八年發現二百二十個新礦一共產金十七億二千六百萬盎斯,黃金產量大幅下降令業者關注!」不必諱言,一方面是資金泛濫(行聯儲局再QE政策必蔚然成風),一方面是黃金產量萎縮,金價有「上升壓力」,十分顯然。

一月三十一日,《金融時報》有長文指出「央行購金量半世紀來最多;半世紀是從一九七一年美國放棄金本位起計的這些年,央行持金量上升等於美元在外儲中下降,在中美貿易糾紛未完未了,其他更棘手的政經問題時有所聞的現在,增持黃金減持美元,應為不錯的投資策略」。在這種情形下,金價極可能進入長期牛市(Secular bull Market),而美國外有貿易衝突之困,內有負債過巨,各項開支無止境上升而人民對政府信任度下降之病,她已走上印鈔票增債務的不歸路(筆者擔心野心家會發動一場戰爭「解決」困難),那意味除非爆發戰爭且美國穩操勝券令世界「游資」湧進美國市場,不然,金價看升美滙看跌的趨勢難變。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