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2025年重返白宮,中國需要站出來承擔起全球氣候領導權——而許多人認為這一結果是不可能的。畢竟,近二十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目前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35%。但是,面對衝突、經濟對立和關鍵選舉,地緣政治動態可能會迅速變化,這意味中國很快便需要另眼相待。
2023年,長期擔任(最近退休)中國氣候特使的解振華,把手上的牌緊貼胸口——中國顯然沒有心情作出任何重大承諾。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之前,美國和中國達成了一項引人注目的氣候變化合作協議,但沒有包括有約束力的目標。中國同意啟動「擺脫化石燃料的轉型」,以作為COP28最終協議的一部分,但它仍然對減少煤炭消費猶豫不決。
但在今年,中國領導層可能會出牌。到2025年初,各國必須根據《巴黎氣候協定》提交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NDC),包括2035年的減排目標。中國最近的聲明和政策顯示,關於新目標的內部辯論正在進行。中國在制定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方面面臨顯著挑戰,但這樣做符合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利益。
這不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一次為全球氣候行動注入重要動力。2014年,習近平和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歷史性的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之前,共同宣布了他們的初始碳減排承諾。2020年,習近平承諾中國將在2030年達到排放峰值,到2060年實現淨零排放。
日益動盪的全球環境,和中國當前的經濟疲軟,構成了重大挑戰。新冠大流行期間和之後,中國排放有所抬頭,未能達到2025年的碳密集度目標(衡量單位GDP排放量的指標),現在必須通過減少絕對排放,才能實現這一目標。直到最近,政策制定者認為排放量會增加直至2028年左右。中國對煤炭的持續依賴,使NDC發展過程更加複雜:近年來,政府批准了一批新燃煤電廠,以提高能源安全。
地緣政治因素也必將影響中國的決定。中國政策制定者將耐心地權衡他們的選擇,直到11月的美國大選。特朗普的勝利,可能意味美國對北京的氣候壓力減輕。但中國應該採取更積極主動的行動,填補美國留下的全球領導地位空白。
北京有充分的理由加強氣候博弈。中國對清潔能源製造業的大規模投資,已開始推動增長。通過將自己確立為全球太陽能電池板、電池、電動車和其他綠色技術的主要供應者,中國將其脫碳議程與其經濟利益結合,為奠定其身處可持續現代化最前沿的地位,提供了戰略機遇。
這種清潔能源閃電戰,有利中國在2024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從而提高碳排放在2030年之前達峰的可能性。如果中國能夠在2025年之前實現這一目標,到2035年便可以實現大幅減排,2035年也是中國目標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的年份。事實上,由於中國已在朝着這一目標大步邁進,它應該為2035年設定一個絕對減排目標——迄今為止只有少數發展中國家設定了這一目標。
中國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氣候目標方面面臨艱難的抉擇。有些選擇看似屬於技術範疇,但對環境結果有重大影響。一個例子是選擇排放測量的基準年。設定一個從尚未確定的峰值到2035年的百分比減排目標似乎是合理的,但它可能會對接近實現其目標的行業產生一種不正當的鼓勵,推遲排放達峰。這種做法也會給中國2035年的排放帶來不確定性,因為減排的峰值可能並不明確。
使用歷史基準年,如2020年或2015年,會簡單得多,但考慮到中國對煤炭的大規模投資和排放軌跡的不明確性,可能導致不必要的保守目標。例如,如果該國最近的經濟放緩導致其排放量趨於穩定,那麼這一目標只需要在2030年之後採取最低限度的氣候行動。但世界需要中國採取更雄心勃勃的做法。將中國從2026年起減少煤炭消費的承諾,轉變為2030年可衡量的煤炭減排目標,將有效限制排放增長。
未來一年,所有的目光都將集中在中國身上,看看中國如何應對制定新NDC的複雜性。如果當局決定採取雄心勃勃的戰略,可能會加速已經提供急需的經濟提振的國內能源轉型,同時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鬥爭中發揮主導作用。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4.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