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港資產管理發展須變革創新

陳東| 金融協會

2024年9月3日

香港證監會7月12日發布了《2023年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報告,顯示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規模在2023年按年增加2.13%,達到31.2萬億元。這標誌着在經歷2022年總規模雙位數的下降後,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行業進入了恢復性增長,對此各方的看法總體是積極和正面的;但也有消極保守的解讀,認為增長較為乏力,距離2021年的峰值仍然相差4.35萬億元。

恰巧一周後的7月19日,新加坡金管局公布去年年底新加坡資產管理行業(包括財富管理)總規模首次超過香港,觀感上似乎香港資產管理國際競爭地位已有所鬆動。

客觀而言,單純從總規模的歷史縱向比較和國標橫向比較,就對香港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現狀下一個結論,難免有失偏頗。回顧2023年,恒生指數連續第四年下挫,港交所(00388)日均成交額按年跌近16%,港股IPO募資總額亦挫55%,香港債券市場發行總額跌6.6%。在如此低迷的資本市場環境下,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規模不減反增,而且在淨資金流入和資產增值這兩方面都錄得正數,獲發資產管理牌照的持牌法團和從業員人數同見增長,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難能可貴。

深入分析調查報告中的分項數據和詳細調查數據,就會發現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地方,且凡是增長較快的細分領域,都與近年香港在資產管理行業全方位實施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有關。

五舉措維持競爭力

一是開放式基金型公司(OFC)和有限合夥基金(LPF)的實施。經過前幾年導入期的循序漸進,OFC和LPF目前已呈現飛輪效應的加速增長。去年獲註冊的OFC數目按年增加118%至244家,而從2021年5月政府推出OFC資助計劃以來,則是增加了超過8倍;而LPF從2020年啟動到今年6月底,總數亦達844家。

二是基金互認的提速。作為最早中港互聯互通渠道之一,基金互認近期有加速跡象,截至今年3月31日,38隻獲批參與基金互認的香港基金當中,源自內地投資者的管理資產達249.7億元人民幣,2022年只有137.9億元,按年增速高達81%。

三是ETF的發展和「ETF通」的推出。近年香港除了發展跟蹤指數的被動型ETF外,還引入主動型ETF,覆蓋貨幣市場、區塊鏈、科技以及ESG投資等廣泛領域。截至去年底,港交所上市的ETF總市值4150億元,較前一年增長5.1%。2022年7月啟動的「ETF通」到目前南向納入的16隻ETF的市值,超過香港ETF總市值的一半,為香港ETF擴容提供助力。

四是跨境「理財通」的出台和升級。於2021年9月推出的跨境「理財通」,今年已開始2.0版本的實施,大灣區內地個人投資者額度從100萬元人民幣提高到300萬元人民幣,可購買的理財產品更加豐富,截至今年7月底「南向通」已用額度188.33億元人民幣。

五是業界順應市場形勢變化進行產品創新。過去兩年美國聯儲局連續加息後,美元和港元的利率高企,香港資管業者因時制宜大力發展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基金,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本港的貨幣市場基金總市值280.1億美元,比2022年底的143.1億美元近乎翻倍。

此外,香港資產和財富管理業的改革創新舉措,還包括促進家族辦公室發展系列政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發放虛擬資產管理牌照產品和批准虛擬貨幣ETF上市等。這些政策剛出台不久,在2023年還沒有顯著的規模增量,但相信會跟前述創新一樣,在實現從0到1的躍升後,將會步入快速增長軌道。

自主擺脫被動局面

從以上的歸因分析可見,正是近年來不斷的變革創新和自主自強,2023年香港的資產和財富管理行業擺脫了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並沒受削弱,反而在保持原有優勢下,形成了新的發展動能。

任爾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實踐經驗一再證明,資本市場永遠充滿不確定性,香港資產和財富管理業要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就必須堅持走變革創新之路,增強可持續的內生發展動力。

首先,對已出台的改革政策要不斷檢視和完善,今年以來跨境「理財通」、「ETF通」和基金互認等政策得到相繼優化和升級,相信更利於發揮政策效能,有助業務落地開拓;其次,着眼於在需求端如何便利客戶、在供給側如何鼓勵產品創設,適時推出支持業務拓展的新政策,例如把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等更多的品種納入滬深港通;最後,持牌法團和相關機構要因應市場形勢和行業環境的變化,充分利用新政策所給予的空間,積極進行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為客戶長期持續創造價值,將政策紅利轉化為創新收益。

香港這個彈丸之地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一向靠的是制度上的領先優勢,要保持香港資產和財富管理的國際競爭力,就必須堅持在制度上不斷變革,在業務上持續創新,促進香港的資產管理業不斷向前邁進,成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一環。

作者為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副主席;時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上一篇氣候劇變 港積極推綠色金融

下一篇一起體驗未來工作空間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