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財政預算案》出台後,社會各界、立法會議員、市民大眾的接受度似乎均是較高。筆者身為醫生特別關注醫療方面的內容。筆者參與今年1月向政府提交的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醫療方面的建議書共提出5個建議,很高興看到超過一半的建議獲採納。
縮緊醫療撥款不容樂觀
本次《財政預算案》是疫情之後的第一份,所謂「中間偏鬆」的路線便是縮減派糖規模,維持赤字預算,但同時保持一定紓困力度。醫療方面總體來看亦是縮緊了撥款力度。
筆者參與提出的建議包括增撥醫療資源、增加資源分配透明度、盡快推動醫療融資方案、改善牙科服務和提升中醫服務。其中《財政預算案》中接納的有繼續提升公營醫療服務以及支持中醫藥發展。為公營醫療服務增加資源,醫管局便可為醫院增加設施,包括急需的手術室等,為衞生署增加撥款便可提升基層醫療服務,令大部分基礎疾病在基層得到解決。向中醫藥發展基金注資5億元是非常及時的決定,因為中醫在本港發展歷史源遠流長,香港絕對擁有大力發展中醫至世界一流水平的基礎,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此領域的定標權、定價權虎視眈眈時,本港怎能讓此領域旁落他人?
不過,此次預算案沒有反映醫療資源何處來的問題。以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看,本港政府的投入實在不能說多,以疫情前的2019/20年度為例,美國是17%,日本是11%,英國是10.3%,香港僅為6.5%。但同時,本港醫療界在如此少的資源支持下做到了全球頂尖的醫療服務──香港的出生嬰兒死亡率以及預期人均壽命,常年居於世界最前列,甚至第一。硬件設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最優秀的醫生。眾所周知,本港每年DSE最優秀的學生幾乎都是選擇讀醫。這些優秀的年輕人以及前輩們刻苦耐勞,在公營系統裏為大部分市民提供專業服務,同時私家醫生也照顧到另一部分的市民。香港出色的醫療體系得到全世界業界認可,這雙軌並行的醫療制度是最有效率,最具效益的。
醫療融資 重中之重
為了令如此有效率的醫療系統繼續保持高水平表現,筆者認為持續增加投資及醫療融資至關重要。全世界除了非常富裕的石油國家,能負擔全體民眾醫療之外,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大部分政府來說均非易事,自然而然衍生出用融資解決投資來源的方法。世界各地最常用的便是保險。雖然前屆政府推出了自願醫保計劃,但因為各種原因效果欠佳,希望今屆政府可以重新考慮醫療融資,採用包括保險在內的方法不斷「開源」,達至錢跟病人走。
必須要提上日程的還有提升牙科服務,香港只有2000餘位牙科醫生,相信大部分市民都有非常痛苦地排隊數個月等待牙科醫生的經歷,若能分配更多資源,提供更全面的牙科服務,包括全面檢討牙科政策等,會是市民喜聞樂見的。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香江智滙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