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財政司新理財哲學

李子衝| 觀潮篇

2023年3月2日

香港政府一向審慎理財,量入為出,極少借貸,本着小政府、大市場的精神,為市民提供有限度的服務,讓私人市場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這或多或少源自殖民地的管治哲學,政府只照顧基礎需要,其他由市民自己解決。以醫療為例,急症優先,門診與專科其次,輪候時間長,牙科欠奉,公眾要靠個人資源,利用私營市場,自掏腰包,政府的開支自然較少。港英年代有一個不成文規定:政府整體開支,只可以在本地生產總值20%之內,各種服務有一定限制。

起草《基本法》的時候,要體驗這種傳統,所以在《基本法》107條寫道:「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意思在約制政府支出,建立穩健的財政狀況,以免造成社會危機。

特區成立以來,無論大氣候、小氣候,都出現很多變化。歷任5位財政司司長曾蔭權、梁錦松、唐英年、曾俊華、陳茂波,前四位都緊守量入為出、開源節流的方式處理財政預算,但是陳茂波則擴展債務,希望投資未來,拉動經濟。最近3年,特區政府面對疫情,經濟轉為逆周期,政府年年派糖,因而出現龐大赤字,政府開支超過本地生產總值的28%。

赤字受發債扭曲

上星期公布的《財政預算案》,2022/23年的修訂赤字為1398億元,如不計算發債660億元收入,實際赤字為2058億元。同樣,下一個財政年度預算赤字544億元,如果不計算642億元收入,赤字將會是1186億元。

陳茂波在2017年接任財政司司長的時候,特區政府幾乎沒有債項,他在2019/20年度首次發行綠色債券78億元,意在為香港這個金融中心發展債務市場,其後逐年上升,再發193億元、351億元、660億元,總共達到1282億元。現時債務相當本地生產總值4%。他預告未來幾年將會繼續發債,到2027/28年度佔比達到9.5%。理財哲學的轉變,至為明顯。

特區政府第一任財政司司長曾蔭權,任內遇上亞洲金融風暴,第二年赤字已經232億元,2001/22年度更達到633億元。他盡力節流,改革公務員制度,推出新制,削減服務條件,同時調高樓宇買賣印花稅和博彩稅,增加收入,猶幸上任第一年,1997/98年度盈餘869億元,他任期之內,政府累計有26億進賬。

梁錦松當了兩年財政司司長,經歷沙士、經濟衰退、樓市大跌,負資產湧現,2002/03年度赤字617億元,他積極開源節流,壓縮公共開支在20%之下,減少公務員編制10%,並分兩次減薪6%,出售及證券化政府資產1120億元,增加利得稅、薪俸稅、汽車首次登記稅、離境稅、博彩稅等,使出渾身解數,力求符合《基本法》107條的規定。梁錦松兩年任內,為政府帶來1018億元赤字。

唐英年、曾俊華兩位財政司司長腳頭甚佳,12年當中,雖然曾經出現金融海嘯,沒有一個年度有財政赤字,唐英年任內有2177億元盈餘;曾俊華更加達到4611億元,並且在2011年向全民派發6000元,他亦撥款2200億元,成立未來基金,為政府未雨綢繆。

陳茂波如坐過山車,頭兩年承接升勢,2017/18年度盈餘1490億元,2018/19年度盈餘679億元;隨後跌入新冠疫情的困局,經濟差、收入少之外,還要大灑金錢,穩定社會、穩定民心。2020/21年度,赤字破紀錄達到2325億元,今年度發債後仍然錄得1398億元赤字;他相信作為一個有為政府,要高效市場,就要善用發債空間,以加速經濟發展,6年來政府的赤字已經達到1471億元,數字是受到發債所扭曲。

相信社會愈來愈多人會關注《基本法》第107條的演繹。

時事評論員

上一篇復常後的財政預算案

下一篇從善如流 仍須改進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