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中央為何沒給本港地產商「施壓」?

屠海鳴| 維港鐘鳴

2021年10月5日

近日,有坊間傳聞稱,中央官員會晤本港地產商,要求地產商增加本地房屋供應,以化解住房難題,此傳聞其實根本不足為信。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內部事務由香港自行管理,在香港管理不好、民怨沸騰的情況下,中央有權要求香港特區管治團隊履職盡責,化解深層次矛盾,提升管治效能,但並不會直接介入具體事項。

然而,有媒體還是信以為真,他們刊登文章認為,現在的施政環境不同了,《港區國安法》實施之後,特區政府的管治迎來了回歸後最好的時期,中央一定認為本港地產商在解決民生難題上拖了後腿,要格外關照地產商「認清形勢」。其實這樣的說法有些片面,中央是不會直接干預香港的市場經濟,以解決房屋問題,而是需要特區政府主導、地產商行動、市民理解。只有三者配合,才能在這一難題上盡快起步、盡快破題、盡快見效。

那麼,中央為何沒有給本港地產商「施壓」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去觀察。

地產商應該主動擔當

香港是中國的香港,也是香港居民的香港。國家從制定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入手,確保香港「大盤穩定」;從「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海合作區改革開放入手,拓展香港的發展空間。這都是站在全局高度為香港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能否用好這些有利條件發展?則取決於香港自身的努力。

這些年來,香港房價不斷攀升,居高不下,年輕人置業難,底層社會向上流動難,社會階層固化,市民怨氣大,矛頭愈來愈清晰地指向地產商。首先,他們認為,高房價的最大受益者是地產商,一般市民弄不清複雜的經濟問題,但很容易把自己財富縮水與地產商財富暴增聯繫起來,把窮人愈窮的原因,歸結為富人愈富。其次,他們發覺,地產商手裏確實囤積了大量土地,如果地產商能拿出土地建房,可以增加房屋供應,令許多家庭及早「上樓」;如果地產商不願意這樣做,破解住房難題的希望渺茫。

市民看清了以上問題,其實是看穿了香港幾十年來土地與房屋的遊戲規則。過往,還有人炒作稱,香港官商勾結,抬高房價。某些地產商也被「抹紅」,傳聞與中央關係密切,得到了中央的背後支持,壟斷地產市場云云。現在看來,這些炒作之詞都是子虛烏有。中央的態度非常明確,全力支持香港盡快解決供地難、住房難。

「三方共識」是化解住房難的關鍵

在這種情況下,地產商應明白自己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是香港發展的最大受益者,是香港貧富差距拉大的直接推動者,是香港重要的持份者。不僅持份,而且所持之「份」還非常大,在經歷了社會動盪之後,如果仍然不肯主動「舍利取義」,必將成為眾矢之的。因此地產商應主動站出來,為化解土地與房屋難題出力。主動比被動更能贏得民心!

過往,特區政府、地產商和市民在解決土地與房屋難題上各有各的想法,總是難以達成共識。在經歷了修例風波後,香港所有的深層次矛盾都暴露無遺,住房難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如果政府仍然無所作為,必然不能贏得民心,施政前景堪憂;如果地產商仍然無所作為,必然令底層社會更加反感,激發「仇富」的社會情緒;如果部分市民在環保問題上不肯讓步,必然令土地與住房難題無解,大家繼續吞食房價畸高的苦果。唯一出路是三方溝通協調、達成共識。在筆者看來,至少要達成以下共識:

其一,「劏房」和「籠屋」涉及住戶生存尊嚴和城市文明底線,必須盡快消除。「劏房」和「籠屋」是香港之恥,一日不消除,「東方明珠」就一日蒙羞,香港的國際形象就大打折扣。因此,政府、地產商和市民都應把消除「劏房」和「籠屋」作為最緊迫、最重要的事情看待,盡快建一批公屋安置這些人士。政府在建公屋方面應有突破性、更有效率的政策,不能拘泥於以往做法,提升建房速度。

政府已行動,地產商勿遲疑

本港一些地產商曾宣布捐地建房,這些土地是否適合建公屋?應好好梳理一番,該調整就應調整。部分市民應放棄在環保方面的苛刻標準,在環保與基本居住用房之間取得平衡。

其二,矛盾到了無法迴避的時候,各方都要做好「割肉」的思想準備。對於地產商來說,「割肉」意味着「厚利」時代的結束,房地產轉入「薄利」時代,應接受這個現實。對於中產階層來說,「割肉」意味着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必須打破,已有住房價格必然縮水。對於政府官員來說,「割肉」意味着再也不能當「太平官」,須以「捨得一身剮」的勁頭,把土地供應量提上去,把大批住房建起來,把畸高的房價拉下來。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近日走訪「籠屋」時講了一個非常經典的觀點。他說,香港解決住房問題,雖涉及土地、規劃、投入等具體問題,但最根本的、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發展為了誰的問題,只要牢固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具體問題是可以逐步解決的。

特區政府管治層面似乎悟出了這個道理,多名政府高官近日走訪基層,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探訪住在「劏房」和公屋的家庭,最令人關注。他向居民送上水果,並與他們一起包水餃。他說,土地房屋是香港社會面對最尖銳的矛盾點,也是特區政府必須全力解決的頭等大事。特區政府新一年度《施政報告》即將發布,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躬體力行,他一再表示,供地將大爆發,為消滅「劏房」、「籠屋」提供彈藥。為此,他深入基層了解民情,亦與各方協商溝通,尋找破局之策。

香港社會長期處於對立狀態,政府官員做事一貫謹慎有餘,不願或不敢大膽作為。但現在情形不同了,從陳茂波、黃偉綸的努力來看,管治團隊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經濟發展替代了政治爭鬥,官員不用擔心被「抹紅」、被「起底」、被恫嚇,有了真心做事的願望和底氣,在中央硬要求、硬措施、硬指標下,政府的做法更加務實,也回應了就職宣誓時「服務市民」的承諾。

政府官員在轉變,地產商也應轉變。快行動,勿遲疑!中央雖未明示,擔當不應打折。香港是我們的共同家園,解決住房難是給自己家裏做事,原本就是份內之事,還需要中央「施壓」嗎?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上一篇太公分豬肉 阿爺分土地

下一篇撐起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定位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