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
港人喜歡以手撕雞、醉雞、切雞等非熱食雞肉佐膳,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去年9至11月期間,收集市面共100個非熱食雞肉樣本進行化驗,在微生物質素指標即大腸桿菌等檢測上,無發現不滿意樣本;在微生物安全檢驗即沙門氏菌及李斯特菌等數量上,亦全部滿意;惟在總菌數方面,有3個手撕雞的水平僅屬「尚可」,其中一個手撕雞樣本的總菌數相對高一些,但未至於不滿意水平;中心其後再到有關店舖採樣檢驗,結果滿意。
籲盡快進食免滋生細菌
食安中心科學主任莊梓傑昨在記者會表示,出現「尚可」或由於手撕雞要經過手撕程序,屬人手處理,「室溫」下擺放時間較長,令菌數有機會偏高。他建議尤其手撕雞等菜式,飲食業界須做好時間及溫度控制,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避免交叉污染及細菌滋生;市民購買後則應盡快進食。
中心首席醫生(風險評估及傳達)周楚耀稱,雖整體樣本檢測結果令人滿意,但部分食店仍有不足地方,故將加強業界在處理非熱食雞肉的衞生意識,中心已製作指引,希望減低風險,「無話食咗唔乾淨會導致乜病,但容易致病。」
是次研究為評估本港出售食物尤其經烹煮後可能需人手處理雞肉作配料的食品微生物質素,在港九新界各外賣店及食肆抽樣,當中港島及新界各取31個、九龍取38個。樣本以手撕雞及切雞(即口水雞、海南雞及醉雞)最多,其餘是手撕雞菜式及手撕雞沙律等。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銅鑼灣過渡屋最快10月入伙 |
上一篇: | 網售偽冒半島美心月餅 拘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