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13日

人言人語

留住港產名物 體現前人智慧

香港是石屎森林,孕育不少民間自發的「共生空間」,體現上一輩的智慧,然而正如歌手謝安琪《囍帖街》一句歌詞「築得起人應該接受都有日倒下」;隨着城市發展,很多「舊日的築跡」逃不過被淹沒在推土機前的命運;我是鍾智豪(生豪),讀建築出身,近年先後參與創辦3個建築空間記錄組織,觀察和畫圖記下樓梯底小舖、寮屋、巷仔檔、棚仔、新界聚落等「港產名物」,冀讓外界知道,建築空間的價值不限於設計與美學,還有文化和歷史意義。

我自小喜歡美術,中學時期不時流連琴行繪畫,其後考入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讀建築,漸生興趣,畢業後做過5年自由身工作者,主要參與一些設計繪圖及建築記錄項目,無論是這些以至後來讀都市規劃,其實皆離不開畫畫。

2016年是我職場生涯規劃分水嶺,那年在四川做建築記錄,對象是兩間明末清初興建的鄉土老木屋,如何進化過渡至今時今日仍可使用;回港後有朋友問我,知否香港也有很多舊式建築空間值得記下來,一言驚醒,適逢當時我租用土瓜灣下鄉道一個藝術共享空間辦公桌,常在那裏出入,大廈地下就有間樓梯舖「安樂水電」(兼營士多),讀設計出身的我,很想研究內裏空間到底如何構建,遂膽粗粗跟老闆英叔搭訕,表明來意。

起初我還大安旨意,以為尚有大把時間可以逐一記下全港各區樓梯舖,沒想到2016年9月底安樂的項目剛開始,英叔就收到大廈業主立案法團通知,屋宇署要求同年10月中之前拆走該舖,我和友人隨即與時間競賽,在不影響英叔做生意情況下,在店內度尺畫圖、觀察他的日常工作,畫下流程。

常跟清拆重建鬥快

這幾年我與夥伴們記錄過的樓梯舖,還有同區鴻福街的「財記百貨」、「大通地產」,上環急庇利街的鎖匙補鞋等,愈做愈起勁,此後開始記錄其他本地特色建築空間,像寮屋、巷仔檔、棚仔、新界聚落等,經常要跟清拆重建鬥快,否則建築物一旦消失,只能「獨望着空凳心難過」;每次過程我都會反思,如果可因應時代去使用空間,改變既有產業,增加使用率,長遠或能保留該些特色。

坊間常討論個別建築是否值得保育,其實在談保留或拆卸之前,我們應先了解相關空間,包括當中的文化和生活,而非單憑建築風格評定其價值,譬如樓梯舖,就是生活觸覺與民間智慧的體現,從前社會不像現今般多規範,人們見到那些三尖八角、奇形怪狀的空間,往往會思考如何靈活運用、需要怎麼樣的傢俬設計來配合,物盡其用。

盡力記下舊式建築

本地組合Shine歌曲《燕尾蝶》有云「摘去鮮花,然後種出大廈,層層疊的進化」,近年屋宇署常以僭建為由,要求業主清拆樓梯舖,無可否認,單從法律角度,這類空間確實無得留低,我亦明白「叢林不割下,如何建造繁華」,故並非反對城市發展,只希望盡力記下那些曾遍地開花的舊式建築空間,否則將來新一代不會知道其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就如《燕尾蝶》最後幾句:「別問怎麼不愛它,蝴蝶夢裏醒來,記不起對花蕊,有過牽掛。」

採訪、撰文:許鎮邦、陳遠威

攝影:黃勁璋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