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4月10日

梁守肫 天圓地方

地界不變非等同描述不變

地界不容改動,這是一個概念問題。人類從遊牧生活發展至農耕生活,以至密集的居屋建設,正是引起佔據土地、辨認地界的動力。每當投資在地上愈多,土地的辨認愈要明確,地界的訂定愈要清楚。若非如此,社會便會回復森林規則,只有強者霸佔土地,地界隨着武力而改變,文明則是倒退,而民間武鬥以至國家開戰,正是因此而起。

但是地界不變,卻不等於記錄不變。地界之為物,必要有實物或記號顯示在地上,同時要記錄在案,才能構成地界。我們接受地界為不變的事物,源於尊重私有產權的概念,若捨棄這概念,則地界存在與否變得不重要,再非一項民生需要的學科,所以地界在「概念」上應是不變的。

徒有「概念」當然不足夠,若沒有實物或紀錄來顯示地界,則人們要想保護地界,接受「它」為不變動的事物,也不知從何着手,所以根據這個「概念」,自然要思考地界的「實質」問題。最明顯作界的事物莫過於天然的界線,例如岸邊、溪澗、山脊、懸崖等,但這些地貌只適用於大範圍的界線,例如國界或大片農莊界線等,一般小型地段的分界,未必能夠借用這類天然事物作準。

因此,人們惟有採用大樹、水井、山徑等作界。又因一地之界未必剛巧穿越某水井或是依隨某小溪為界,所以又要加上一些距離尺寸來描寫地界所在。

例如某一地界會被描寫成︰「某大樹東距若干尺直走至某水井北距若干尺再南折如何如何等」。這當然是很原始及粗糙的界線紀錄,但在幾百年前有地界「概念」而無製圖技術配合時,是唯一描寫地界的方法。即使西歐國家科技發展較優的情況下,地界的紀錄也同樣以文字表達,是為英文所謂「Metes and Bounds」的方法。

及至十九、二十世紀,才有土地測量應用於地界方面,於是所有地界都可繪畫為線條並製成地圖,取代早年的文字描述。就本港新界歷史而言,清朝的文字契約正等於西歐的「Metes and Bounds」紀錄。及至英國租借了新界,才製成丈量約份圖,是即以繪圖方式取代文字描寫。如是者,不單地界的準確性提高,往日依靠大樹、山澗等作為地界定位根據者,也不再需要了,地界位置此後便以圖上線條作代表。

如是的地界紀錄,由文字轉作圖則,看來並沒有什麼阻力。這一改變實是科技上一項進步,純粹借用更佳的技術提升地界的訂立和記錄,而不是否定已存在的地界,或牴觸了地界不容改動這「概念」。

若使我們承認這項歷史事實,由文字描述地界改進為圖形描繪地界,無損於地界不變的原則,那麼現今香港的情況,為何又怯於更進一步,讓數據化的地界形式,取代丈量圖的圖形紀錄呢?

圖形紀錄,必然受制於紙張的大小、畫像的比例。以丈量約份圖為例,當初訂製時,是以1︰3960作圖;後來工作過半,才發覺這比例太小而改用1︰1980,繪成的地界圖仍然細小難辨,圖上一條線位已等於實地幾呎之闊,準確性極低。現今以高科技方法測量,精準度可隨意提高至釐毫米之譜。

亦可以說,有需要的話,絕對可以用1︰1(亦即如實比例)測定地界,但這樣的大比例,當然不適合用紙張呈現,必要以數據形式表達及記錄。這樣,從文字演進為圖則,再進而為數據,都是形式的轉變,不應視之為「更改」了地界。我們必要接受這概念,才不至於死抱丈量圖為地界的唯一紀錄。

梁守肫_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