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2日
M+博物館希克展廳今天重開,以「別傳」為新主題展出逾120件展品,包括內地異見藝術家艾未未的《一噸茶》。新展品亦有取材自文化大革命、六四事件等,對於是次展覽有否政治審查及觸犯《港區國安法》紅線的問題,M+視覺藝術策展人譚雪凝稱,展覽沒作任何審查,全由策展人自主選取展品,並強調一直以學術、客觀角度、不偏不倚方式策劃所有展覽,「不是說要挑釁什麼」。
「別傳」探討中國當代藝術
M+博物館其中一個開幕展為「M+希克藏品:從大革命到全球化」,展期至今年7月底。「別傳」是M+希克藏品的第二個展覽,冀以視覺形式探討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的中國當代藝術。M+希克藏品有約1500件藝術品,兩次展覽共展出當中逾300件。而艾未未《透視研究:天安門》至今尚未在展館展出。
過去希克展廳曾經展出艾未未的《洗白》、影像藝術作品《長安街》,惹來個別建制派狙擊,新的「別傳」展覽內未見該兩件展品,場內唯一艾未未作品為《一噸茶》,作品以普洱茶葉和木製成立方體,放在以消費主義、物質主義為主題的「滿則溢」區域內。被問到展出《一噸茶》有否政治考量,M+希克策展人武漠說,每件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均與當時社會政治背景脈絡相關,作品解讀非展覽重點,希望強調視覺藝術語言。
「別傳」展覽不乏取材自文革的作品。據展品簡介,藝術家仇曉飛繪畫的《剩下的果實》取材自真實歷史事件,畫中兩個面目模糊人物,包括1935年出任《文學時代》主編的著名自由派知識分子儲安平,他在文革期間被迫害,繼而失蹤。
藝術家汪建偉的《我的視覺檔案》,則以影片把文革時期宣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電影和戲劇片段剪接在一起。
劉煒畫作反映「後八九時期」
至於藝術家劉煒的作品《1989年生於北京(250%)》,就以黑色背景畫上4個臃腫變形的光頭人物,其餘部分寫滿英文「born 1989 in Beijing(1989年生於北京)」,字體間有斷臂殘肢。據展館簡介,作品反映「後八九時期」,劉煒這代人的精神狀態處於毀滅與重建的過渡期。翻查M+網站,介紹作品反映劉煒這代人在「天安門事件」後精神毀滅與重生的悖論狀態。
展廳內亦有放置藝術家趙半狄《將梅賽德斯-奔馳沉入黃河》,寓意中國社會主義的精神力量與消費主義物慾迎面碰撞。展廳中央最大區域,則擺放藝術家孫原及彭禹的裝置藝術《老人院》,作品由13個仿照世界各地領袖,如政客、將軍、獨裁者等的實際尺寸製作的老人塑像,坐在電動輪椅於場內緩慢兜轉,藉荒誕場景諷刺世界秩序由一群昏昧糊塗的領袖作決定。
去年希克展廳有被指隱喻六四事件、藝術家王興偉《新北京》等作品被換走。捐贈藏品的M+董事局成員希克昨天被追問事件時說,有關作品是很好的作品,若然可以展出更長時間,會更高興,但理解博物館會因應作品損壞需修復而輪換,做法為博物館慣例。希克表示,非常希望西九文化區的財務問題能及時解決,若博物館因財困而無法經營,他會面對很大困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區選當前 六成三人政治冷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