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日
15項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愛國議題有關的議員議案均在不記名表決下通過,被問到建制派議員本身在相關議題上,整體立場近乎一致、無分歧,是否仍需花大量時間進行相關辯論。身兼人大代表的立法會議員陳勇表示,儘管該些議員議案的大方向「比較正確」,議員們很難說不贊成,但相信辯論仍有火花,不少議員都提出修訂屬「百花齊放」。選委會界鄧飛同樣指相關議案在文字上看似無大爭議性,但不同議員在辯論環節發言時,細節上不斷豐富議案內容,讓政府更了解不同民意代表的關注。
陳勇預期,來屆會期質詢等儘管仍以本地民生為主,但更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質詢、議案為趨勢。至於為何這些議題不留待兩會等全國性平台才提出,他稱立法會為香港本地立法機關,全國人大、政協屬全國性機關。爭取本港律師到內地執業、跨境車輛續牌通行等議題,不單涉及國家層面;加上現時不少議員身兼全國人大、政協委員或青聯委員等身份,變相在提出兩地融合相關建議時能「一餸兩食」,在議會、全國兩會反覆提出,盡力促成其事。
鄧飛指選委界考慮宏觀
有教育背景的鄧飛在提出推動創科發展和STEAM教育的質詢時,分別提及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國家官方發布的報告、行動規劃綱要。他解釋,香港要配合國家發展需要,因此引伸香港教育議題也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相連,而且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未來發展大方向,議員均按此原則提質詢、議案。他說,地區直選的議員提出較多本地相關質詢,但作為40席選委界議員,由近1500名五大界別選委選出,提出質詢、議案時必定從較宏觀角度出發。
另一位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回覆查詢時稱,國情相關議題和香港經濟發展都關係密切,例如大灣區、創科、人民幣業務,認為兩者沒有對立,又說每個議員都有自己熟悉範疇,不擔心議題會傾斜一方。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