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29日

梁天卓 經濟3.0

從城市破產看挽留人才

早前英國中部城市伯明翰宣布「破產」,引來不少港人討論。有移英港人表示,會以平常心面對,並與當地民眾一起迎難而上;有建制KOL則指英國城市「破產」一單接一單,移英港人變相幫英國填數。

是「迎難而上」抑或「幫忙填數」?這或許是觀點與角度吧。事實上,歐美城市破產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相對於伯明翰,我認為10年前同樣因為「資不抵債」而宣布破產的美國城市底特律更值得討論。

底特律的破產經驗

說到底特律,這個曾經是美國工業心臟的城市,在2013年宣布破產時,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市政破產案件。當大眾分析底特律衰落的原因時,不少人認為汽車工業的衰退、市政府的貪污和管理不善,甚至是該市的嚴寒氣候,都是導致這一悲劇的元兇。

我不否定這些因素都有一定的影響。不過,汽車工業衰退影響的不只是底特律,芝加哥的貪污和管理不善更是「聞名天下」,而美國不少城市的冬天(包括芝加哥和紐約市)都不是普通香港人可以想像。

在眾多因素之中,最為根本的其實是人才的大規模流失。回溯到60年前,底特律是地球上最富有生產力的地區之一,當時由汽車產業的各路精英所創立的公司相繼成熟,推出了全球技術的奇蹟──汽車。不只是亨利福特,道奇兄弟(Dodge Brothers)、費希爾兄弟、大衛.鄧巴.布伊克(David Dunbar Buick),以及鄰近的弗林特市的比利杜蘭特(Billy Durant),都在致力解決一個科技問題:如何使汽車更具成本效益。他們相互學習,共享資源,並合作安排融資,這些都是底特律成為汽車工業重鎮的重要原因。

然而,從1950到2010年,底特律的人口由180萬大幅下降至71萬,在60年內經歷近60%的人口減少,其中高技術人才外流更是佔當中大多數。大量的居民和專業人才離開了這座城市,尋找更加有利於自己發展的地方。這樣劇烈的人口和人才外流,對於任何一個城市來說都是致命的。

人才重要你知我知大家都知,但怎樣吸引人才又是另一回事。不少人認為有錢人才自然來,然而不少研究卻指出這其實是把因果倒轉了:事實是有人才,錢才會來。

要吸引人才,一個途徑是令城市變成「消費城市」(Consumer City)。哈佛大學名教授格萊澤(Edward Glaeser)的研究就發現,各項配套更多的城市,人口增長往往比配套少的城市要高出許多。

香港如何挽留人才?

我一位研究院師兄的博士論文,亦曾分析美國醫護人員薪金的數據,並發現愈高技術的醫護人員,他們住在大城市的薪水溢價(urban wage premiums,即相對於郊外或小城市的額外薪金)就愈低,有部分大城市的薪水溢價更是負數!反映不少醫護人才為了享受大城市生活都願意付出一定的代價。

換言之,即使有錢,人才未必一定自然來。

回到香港,由「爺孫劈酒文化」到「$20四粒燒賣」,這些方法能否重塑香港作為「不夜城」的形象,令本地重新成為各地人才眼中的「消費城市」?相對起關心移英港人是否「變相幫英國填數」,我想這才是那些建制KOL需要關心的事情吧?

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