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25日

習廣思 信筆攻略

中港股弱絕全球 估值反彈現契機

港股上周五下試8月低位不破,即日倒升逾400點,是近期少見的漲幅,圖表出現雙底回升,加上早前太多淡倉累積,挾倉條件充分。消息面是炒作中美官方宣布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此消息在上周A股收市後才公布,延續至美市,納斯特中國金龍指數再錄得近3%水漲幅。圖表走勢、消息均配合,今浪反彈照計未完。相比起看大市上落,如何揀股更加重要。

中美聯手設立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經濟工作組由中美兩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金融工作組則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兩個工作組將定期、不定期舉行會議,就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

以上工作組屬於新產物,在前總統特朗普發動貿易戰之前並無存在必要,但隨後美方對中國實施一輪又一輪的科技禁運、關稅、出口管制和投資限制等,中美關係步入「新冷戰」模式,上述工作組可說是回復了中美常設溝通機制。

不過,美國對中國的科技打壓、對敏感行業的投資限制,牽涉到中美長期經濟競爭的根本國家政策,很難只透過此一副部長級工作組解決。可以放到枱面上傾的,應該屬於小型貿易爭端,透過工作組釐清權責,以免爭拗進一步擴散。正值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在共和黨對中國進一步敵視之下,美中兩國關係存在更高風險,此一工作組的成立,正值其時。

三座大山壓頂 已衰到貼地

近數年來,壓抑中國股票估值的三座大山,一是針對科技、教培(即補習行業)、地產、醫藥等多個行業的超級監管風暴;二是中國房地產泡沫爆破及其後遺症引發的各種憂慮;三是中美關係持續倒退,正威脅到內地科技發展以至經濟增長。

始於2021年的中國式超級監管風暴,實際上已陸續鬆綁。早於去年4月有報道指中國正準備暫停針對科技行業的監管行動,希望阻止經濟迅速惡化;其後是對螞蟻集團的巨額罰單,以作為經年的整改一個階段性結束;跟着就是今年來對民企的重新評價。

對地產行業的監管及限制,基本上能撤的都已撤除,地方政府財政與地產商唇齒相依,現在正陸續撤回此前的種種新設關卡。中國房地產現況有目共睹,正正因為房地產市場的急劇惡化,中國各政府部門已經盡全力救市。風險尚未知何時完全暴露,但至少政策面已由負面轉向正面。

中美關係仍是一大難題,美國對中國科技的打壓不大可能出現逆轉,但在明年大選之前,美國政府也不欲美國經濟受到中國太大的拖累,中美經貿關係仍有可能改善。正是由於以上壓抑中國股票估值的因素,都已經「衰到貼地」,任何有紓解的曙光,都會被視為估值提升的契機。

基金敗走 耐心等外資回頭

滬深300指數上周四跌穿今年低位,上周五從3700點以下強力回升;恒指也由今年8月低位逆轉倒升,短期見底機會高,後市則要視乎消息是否配合,中美關係只要不再惡化或稍有改善,都已是萬幸。至於政策托底,近兩月連續出招後,市場亦要消化,效益或在稍後出現。

另一方面,中港股市也的確是嚴重跑輸。MSCI中國指數自2021年2月高位已暴挫55%,在港掛牌的中資股普遍跌幅50%以上,是全球92個主要股市中近3年來表現最差的股市。MSCI中國指數與MSCI世界指數的估值差距正持續擴大【圖1】。

在此情況下,以中港股為主打的基金可以說投資成績一片哀鴻。基金表現愈差,愈多人贖回,這或是外資基金一直撤出中港的原因。繼8月份合計120億美元經「滬深港通」撤出A股後,9月初至今仍有資金撤離。這導致股市低迷之餘,成交量也持續縮減。

然而,基金總有沽完的一日,當這些資金沽得八八九九,又輪到另一批外資睇準反彈機會,重新入場,這將是博股市反彈的好機會。

除了捕捉股市升跌,更多基金透過揀股,以適應內地經濟新形勢。曾經見於基金持倉的非必需消費股洪九果品(06689)、海倫司(09869)、奈雪的茶(02150)今年來跌幅慘烈【圖2】。相反,以低端小額消費為特點的名創優品(09896)今年以來累計股價漲幅高達1.6倍【圖3】,這恰恰反映了當前消費低迷的現象。

名創優品月前公布的業績確實強勁,2023年度(6月結)第四季營收32.52億元人民幣,按年大增40.3%,按季增長10.1%,也高於市場預期;經調整淨利潤5.71億元人民幣,按年勁飆156.3%,按季也上升18.3%。除了瞄準低端消費股,基金經理也把目標投向前一輪暴跌的醫藥股,以及能源股身上,且看第四季會否跑出。

債券勁吸金 美股恐強轉弱

強美元和息口因素是大市隱憂。美滙指數上星期已連漲10周,再創2014年以來9年最長連升周數,除了聯儲局議息後的「點陣圖」將明年利率目標大幅提升之外,聯儲局理事鮑曼(Michelle Bowman)和波士頓聯儲銀行總裁科林斯(Susan Collins)也分別放鷹,稱如果經濟數據不配合,聯儲局仍有可能進一步加息。

美銀報告引用EPFR全球數據指出,在截至9月20日的一周,全球股票基金流出169億美元資金;其中,美國股票基金的資金外流規模最大,歐洲股票基金則連續28周錄得資金外流。相反,全球債券基金連續26周錄得資金流入,最新一周為25億美元。美股很可能由強轉弱,這始終會打擊全球股市氣氛。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