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8日
中國上周五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明顯改善,帶動港股回升,恒指收報18182點,漲134點,一周累計仍跌19點。「阿爺」近期頻頻出招救市,對股市刺激短暫,不過若更多經濟數據反映救市措施有效,中港股市定必作出反應。
歐盟委員會上周突然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並在13個月內決定是否徵收高於當前10%稅率的關稅。消息一度令車股受壓,然而從長線投資角度看,頭部新能源車企股價調整反而是儲貨好時機。
有分析指出,10年前歐盟對中國光伏電池板啟動「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並狂加關稅,幾乎扼殺中國光伏行業。但10年過去,透過加大科研投入,不斷提高技術創新產品,中國光伏反而領先全球,相信電動車行業亦會如是。
筆者大致同意這個看法,惟想指出幾點,一是歐盟不可能啟動「雙反」,因為國產電動車在歐盟國家的售價遠高於國內,談何傾銷?至於補貼也未必成立,中國對混動和純電動車的國家補貼已在去年底終止,反而德國和美國仍對新能源車提供補貼。
中國電動車技術領先全球
二是當年中國光伏行業技術落後,很容易被「卡脖子」,出口競爭主要靠價格低廉。反觀當今的中國電動汽車技術領先全球,出口並不依靠價廉,先進的技術和設計才是賣點(從最近的德國慕尼黑車展中國電動車驚艷全場可見一斑)。
三是中國光伏當年極度依賴出口,關稅暴增後即面臨沒頂之災。中國汽車工業則不同,到目前為止國內仍是最重要的市場,雖然出口近年激增,但佔比依然較低,即使歐盟提高關稅,對頭部企業衝擊有限。
歐盟的反補貼調查可能對一些在國內銷售平平,希望開拓海外市場的三四線車企影響較大,間接加快中國汽車工業的整合,對頭部車企有利。電動車龍頭比亞迪(01211)及加快向新能源轉型的吉利(00175),均可以考慮逢低吸納作長線持有。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國內外黃金價格大幅脫鈎 |
上一篇: | 假離婚 真減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