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5日
中大商學院創業研究中心向來留意世界各地初創發展,近日與我們校友、現職早稻田大學綜合研究機構招聘研究員謝軼對話,了解到日本政府近期銳意扶植初創,對外資的態度日漸開放,再加上近期日圓低水,他認為香港初創者和投資者都應留意這個蟄動中的市場,從中物色機會。
日本政府去年底宣布10萬億日圓大計,銳意扶植初創公司,其雄心大計掀起投資者及有志初創人士的注視和期待。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為鼓勵本土創新企業,於2022年底推出5年計劃,提供10萬億日圓規模扶植初創,要使日本的獨角獸(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業)數量由目前6家增至100家,務求將日本建立成亞洲最大創業中心。今年6月,日本郵政銀行計劃向全國各地的初創企業投資1萬億日圓,以其全國郵政網絡物色具發展潛力的企業。
同時,日本政府為了推動天使投資者的投資,在2023年度的稅制改革大綱中,以20億日圓為上限,納入了對初創企業投資的出售收益免稅的制度。日本年金公積金管理運用獨立行政法人(GPIF)作為世界規模最大的養老金基金機構投資者,於去年起啟動了風險投資。
此前,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風險投資規模一直遠遠低於其主要競爭對手,日本內閣府和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從2019年風險投資額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來看,相對於美國的0.64%和中國的0.23%,日本僅為0.08%。不過,日本初創的集資額卻在近年遞增,增長之快不容忽視。日本初創基金INITIAL Enterprise的數據顯示,日本初創企業在2022年約籌集8770億日圓,創歷年新高,10年間增長10倍。
謝軼指出,日本初創冒起與近年社會環境變化有關。日本正面對人口老化問題,政府鼓勵國民推遲領取退休金,變相令退休保障愈來愈弱,優秀人才情願考慮創業。同時,資訊科技是近20年來發展大趨勢,日本不少IT公司在初創時便從海外企業參考營運模式,及至千禧年代初美國IT泡沫爆破,成為日本IT發展的分水嶺。
早年仿美模式發跡 今中韓初創反攻
當地早年的初創企業,例如電商巨頭樂天集團,創辦人三木谷浩史早年留學美國,其營運模式乃參考美國的亞馬遜。而軟銀於1996年獨家為日本引入Yahoo!,並投資在阿里巴巴,奠定日後在國內IT領域的領導地位,創辦人孫正義本身是韓裔,在日本長大,後來負笈美國並在彼地發跡。
時至今日全球化時代,日本面對來自全世界的競爭。謝軼舉例,近年流行的垂直漫畫格式Webtoon,為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介面而設計,讀者只需向上下滑動就能閱讀,一改傳統紙本印刷書刊橫向翻頁的習慣,顛覆創作生態。而目前在日本市佔最高的Webtoon公司Piccoma和Line Manga,母公司均是韓國IT公司巨頭,撼動日本文化實力的領導地位。
近年大熱的手機遊戲《原神》,在日本手機程式排行榜一直盤踞首位,該遊戲畫風絢麗,並起用日本本土配音、編劇、交響樂團等元素,難以讓人聯想到這其實是由一間上海公司創作,並採用日本最好團隊打造。
香港的初創在國際舞台亦毫不遜色,謝軼指出,2017年在香港成立的共享流動充電公司ChargeSpot,經多輪融資共籌得7000萬美元,成功在日本上市。今天在日本當地覆蓋逾八成便利店,在7-11、Lawson、FamilyMart都能夠見到它的身影。
日本在文創領域一直領先世界,如今面對外資搶攤,無疑為日本本土帶來震撼訊息:除了人才和執行力,資本力更是突圍而出的關鍵。謝軼認為,以往不少日本公司只着眼於本土市場孤芳自賞,但像前述的中、韓公司則擁有國際視野,更易獲得國際投資者的認可,單單倚重本土市場並不能獨善其身。日本創業者倒模美國公司運作,在今天全球化大趨勢下不再適用,本土人才亦未必能滿足日本瞬息萬變的需求,更樂於與海外投資者和初創公司合作。「雖然中、日、韓不時就歷史事件及地緣局勢出現糾紛,日本當地對中國公司的技術和營運模式普遍持正面看法。」謝軼說。
謝軼認為,日本要爭取成為亞洲最大初創中心之時,毗鄰香港的初創重鎮深圳也許能為彼國帶來啟發。深圳有不少來自日本的IT初創,他們利用深圳的資源輕易覓得網絡、融資渠道和合作夥伴,並參考不同公司的模式。
疫情態度趨開放 願夥外資汲經驗
日本以往予人保守的印象,主要由於本地公司着重長遠合作關係。謝軼分享時指出,不少大型企業選擇合作夥伴時,往往為在日本有分公司的企業才覺得可靠、信譽度較高,再加上語言隔閡,令不少外資卻步。當地不少公司都會參考信用評級,來決定是否與外資合作,而海外公司往往難以獲得足夠的信用評級,往往需與中介公司或「商社」簽訂合約,以促成合作進入日本市場。
謝軼留意到近年日本政府和市場的態度隨着疫情過去而出現微妙變化。過往日本人着重面對面傾談,而曠日持久的疫情限制了市民的社交距離,不得不採用遙距方式保持營運和溝通。3年後疫情過去,日本公司普遍對遙距運作模式的態度有所開放,更有不少公司已習慣直接從網上物色合作夥伴並直接洽談,逐步推開固有的文化藩籬。
從上述的「過江龍」所見,海外初創倘能在市場成熟的日本立足,往往建立穩建可靠的品牌形象,進而吸引更多投資者目光,如日後赴歐美等地發展,「立足日本」會為品牌形象產生加乘作用,日本市場作為初創跳板的效用值得留意。加上日圓兌美元貶值,是海外初創和投資者視察當地環境的機會。
日本正逐步扭轉以往保守態度,願意在全球化下向海外吸收不同的營運模式納為己用,初創環境在政府支持下逐漸改善。海外企業可視日本為發展跳板,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目光,部署長遠發展。位處南方的香港無論是初創者還投資者,都值得留意日本初創機會,及為香港帶來的挑戰。
作者區玉輝為香港中文大學家族企業研究中心和創業研究中心主任,蘇洪鏘為香港中文大學家族企業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助理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如何令旅遊業重回「四大主要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