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日
周末往街市買「金枕頭」榴槤,商販說已過了季節,只有「D24」和「紅蝦」,原來轉眼已經夏末。吃水果要看季節,每年先登場的是車厘子,夏天是旺季,芒果、西瓜、榴槤、山竹等任君選擇,過了立秋就開始食梨,冬天則有士多啤梨。香港是福地,全世界的水果都吃到,但若時候不對,再甜的水果也不香。
勿計較短期波動
近日新盤開售,長實減價賣樓,銷情熾熱。但為何能減價,原因之一大概是該集團在2017年高價放售中環中心,收回大量現金,令其資金充裕。
大部分人都說自己是長期投資者,卻幾乎每天都在煩惱;真正的長期投資者,只會關心數年後的投資趨勢變化。
這不是長實創辦人李嘉誠第一次高位獲利,1987年10月股災前的世紀供股、千禧年科網股爆破前的賣「橙」,同樣令人印象深刻。資產價格並不是在給予你指導,周期更是在為你服務(高位是讓你套現,而不是追買)。投資者真正需要關心的,不是短期波動,而是現在身處周期的哪個階段。
發達機會不只樓市,科技股也是。筆者著作《科網君臨天下》2016年出版時,美股納斯特指數只有5000多點,現在已升逾14000點(其中的投資邏輯大概到今天仍沒變),升幅並不較樓價遜色,但達致財務自由者幾人?不是看不清趨勢,而是太被走勢影響,忘記投資大浪。
投資者如何被走勢影響?去年10月,恒指跌穿15000點,恍似世界末日,每天看到的都是壞消息。結果眾人悲觀之際,恒指轉眼上升五成,在年初衝抵22000點。
正當大家對中國「復常」充滿信心之際(聽得最多的是內地人即將來港買樓),恒指又回落到現在的18000點左右。短短一年,轉軚3次。但好公司的業績會翻來覆去嗎?跟車太貼,隨時左一巴右一巴。
中資科企仍吸引
投資的判斷到底是什麼?是北水如何走?牛熊分界線?每次看到都很想笑。人生有許多美好的東西,不要把時間精力花在無謂的地方。
不用每周留意樓價指數漲跌,而要關心影響樓價的因素。通脹回歸,美國聯儲局難以再大規模QE,同時政府增加供應,你認為樓市處於周期的哪個階段?
科技趨勢,雲端是一個、跨境網購是一個,再留意一下聯儲局貨幣政策,大概已足夠。短期來看,科技股估值或許已不便宜;但長期來看,大約仍不貴。部分中資科技股尤其吸引。
大班樓臘味煲仔飯,天下美味,又名「借三日秋風」,臘味全靠在自家農場太陽生曬。假如借的不是秋高氣爽的秋風,而是濕漉漉的春風,你估會點?再好的投資對象,也要看時機。樓市投資價值、科技股投資價值,讀者大約已了然於胸。
(編者按:郝承林最新著作《致富新世代3──你也可以的穩健發財派》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申洲派息優 值得憧憬 |
上一篇: | 滬深港通上日成交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