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8月19日

洪龍荃 財智博立

中港面對結構性困境

早前出席飯局,一位對地產非常熟悉的前輩提到,當年1997年金融風暴,藝人鍾鎮濤(B哥)的前妻章小蕙如果沒有「炒爆」,她當年買入的物業極度優質,估計持有至今天應該變得非常富貴。

資金流出 股市持續低迷

我一直相信萬物皆有周期,盛極必衰,相反亦然。只是,過往30年來,中港的經濟縱使中間出現波動,大方向還是向上,因此只要企業或個人在每個周期回落時不被KO(擊倒),總有翻身的機會。其中一些特別精明的企業或個人,更可以靈活把握周期,潮退前提早做好準備,然後再在遍地屍骸時果斷入市,利用好每一個周期去令自己的身家翻上幾翻。

不過,今時今日中港面對的難題很多,全部也看似不容易解決,我擔心經濟上面對不是周期性問題,而是結構性問題。

對於周期性問題,只要熬得過去,經濟自然會改善好轉;一旦是結構性問題,那就不是時間能夠解決,除非我們能夠對症下藥,否則只會拖得一時,而未能拖一世,長期經濟只會向下。

先說香港,支柱產業沒有創新不是舊聞,地產受累於加息、人才外流等因素困擾,金融更因為受中美角力及各個行業監管政策的影響,而見明顯的資金流出,連帶本港股市的成交和上市集資額都大幅少於過往(今年印尼的集資額比香港還要多)。

中港股市已表現低迷了數年,短期內難以看到起色,政府更於早前缺乏遠見地調升印花稅,進一步削弱自身競爭力。土地經濟時代一去不返,政府收入中20%靠賣地的年代亦結束,加上股市低迷、薪俸稅因移民潮大減,政府庫房收入不容樂觀。一般家庭負債情況正在惡化,家庭負債佔本地生產總值比例,已由2005年的54.3%上升至95.5%,進入了值得關注的危險區域。

內房不穩 窒礙經濟復甦

最後僅存的旅遊業也存在多種不利因素,內地旅客的消費模式在疫情後有了不少改變,現在消費模式更「貼地」,更着重本地深度遊,對經濟的拉動不如以往。

同時,港人在開關後不是外遊就是到內地消費,令本地經濟呈空洞化。香港政府莫財,或許我們港人在往後都要面對加稅加費的艱難歲月。

至於中國,現時面對的難題比解決方案多,至今還未看到政府能夠拿出一個確實的針對性方案,內地經濟在後疫情時代每況愈下。現時的經濟形勢與香港2003年時相當類似,樓價不斷下跌,失業率上升,經濟步入通縮,各個經濟問題環環相扣,一日地產未回穩,整個經濟也難以復甦。實體經濟一片死寂,股市同樣不好過,投資者信心非常低迷。

過去數年,國內外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都受到不少衝擊,以內房為例,半年前碧桂園(02007)還被中央挑選為示範民企,轉眼間已傳出近乎爆煲,不論是股東、債權人或銀行等再一次被「出賣」,試問資本市場又如何會相信這個「中國故事」呢?

執筆之時,筆者及其客戶並沒有持有上述股票。

作者為博立聯合創辦人、基金經理、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