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6日
「多鍛煉、少生病」一直是大眾追求的生活模式。每日一到午飯時間,筆者都見不少同事手執各式各樣「健身袋」離開公司,爭取在午飯時間抽空做運動。市面上各類型健身室、運動服裝品牌及運動用品店開到成行成市,可見運動市場有多火熱。
傳統健身行業以健身室為主,教練和器械是基本配置。近年有健身室規模愈做愈大,不但加入各種設施,例如泳池及健康食品吧,有些甚至會有籃球場、網球場等。對健身室營運者來說,此是「重資產」的營運模式:租金、器械維護、教練工資等都不是小開支;從客戶角度,則是「高消費」活動,很多時都不只是支付健身室的基本月費這麼簡單,還有買課程和請私人教練等支出。
居家運動大有可為
隨着科技進步及受疫情影響,健身業也不斷推陳出新,發展出「把健身室搬到家」的新模式。在美國,有「健身界Netflix」之稱的Peloton於2020年迅速擴展,通過售賣動感單車、跑步機等,配合線上直播健身課程,吸引超過100萬用戶,並於當年創出10億美元的銷售額,為居家運動提供新體驗。
至於上月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最大線上健身平台KEEP(03650),主打一站式服務,提供各類線上健身計劃及飲食指導,並設有網店,售賣自家品牌的智能化健身設備,包括體脂磅、電子跳繩等。其2022年每月平均活躍用戶也超過3000萬。
智慧健身不只造就軟件的提升,創新的智能硬件也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2020年加拿大運動品牌Lululemon以5億美元收購一家創辦未滿4年的初創公司Mirror,旗下只有一款名為Mirror的健身鏡產品。鏡子設計簡潔,一般人不會察覺它是一面售價為1495美元的鏡子。然而,當它亮屏後,價值就能體現。
用戶透過鏡子可以同時看到自己的體態和教練的實時動作,教練可隨時糾正用戶的姿勢,彷彿有一位真人陪着運動。用戶的運動資料亦會被記錄,從而調整出個性化的健身計劃。除了健身,鏡子也提供芭蕾舞、拳擊、瑜伽、冥想等多種課程,而且有家庭模式可供全家人一起鍛煉。
可惜在疫情過後,居家健身熱潮減退,Mirror的銷售不及預期,報道指Lululemon有意出售業務,並正在尋求買家。
Mirror熱潮的減退也證明了市場對健身設備的要求愈來愈高,但筆者相信疫情下衍生出來的五花八門產品會加速智慧健身的發展。未來我們或許可戴着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 MR)眼鏡打球,還可以加個智能手臂感受阻力,甚至能選擇一個可與你深度對話與交流的AI對手,進行不同強度的訓練,從此各種運動將不再受場地或人數限制。
更多智慧元素融入
除此之外,MR還可提供不同的模式,令有特殊需要人士、長者、兒童等一起加入到運動隊伍中,享受做運動的樂趣。投資者不妨留意不同的健身品牌有沒有創新的產品或收購計劃,相信這個行業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說到底,健身需要人們保持長久的自律,採取何種形式並不重要。內地流行一句說話「管住嘴、邁開腿」,其背後藏着多少汗水,只有運動者內心才清楚。而運動服裝、相關設備、線上運動、健康飲食、健身室等產業也會隨着愈來愈多人參與健身而變得多樣化。優質的公司也能乘着科技帶來的機遇,提升運動過程中的愉悅感,把用戶的健身習慣變成源源不絕的現金流。
作者為中銀香港投資管理總經理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新興市場趨穩健 發掘優質潛力股 |
上一篇: | 國企內房候位Put 科技弱勢股造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