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8月10日

梁天卓 經濟3.0

在家工作與辦公室需求

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時候,Zoom幾乎成為全球家喻戶曉的名字。從視頻會議到家庭聚會,Zoom伴隨着許多人度過了疫情中的日日夜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近日這家遠程工作的先驅公司卻開始呼籲員工回到辦公室。

生產力降和吸引員工的取捨

除了Zoom之外,歐美不少科技企業都要求僱員重返辦公室,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和特斯拉(Tesla)的主席馬斯克,很早已認為「在家工作」是浪費時間、道德上有問題,並且以廢話來形容,強烈呼籲員工不要「在家工作」(People should get off their goddamn moral high horse with their work-from-home bullshit)。

在後疫情時代,「在家工作」是否可繼續視為新常態,還是僅屬一次性的、疫情驅使的應急方案?

史丹福大學近日發表的研究論文〈The Evolution of Working from Home〉,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見解。該論文指出,從2019到2023年,「在家工作」比例增加了5倍,現在有40%的美國員工最少每周遠程工作一天。當然,遠程工作並不是一帆風順,完全的遠程工作模式相比於實體辦公,其生產力下降了約10%。當中,遠程交流困難、新員工培訓的挑戰、企業文化塑造,以及自我激勵的問題,都是不可忽視的障礙。

然而,遠程工作也有不可否認的優勢:節省交通時間和成本、更大的工作彈性,以至打破地理限制的全球招聘,都使得完全遠程工作模式受到部分公司的喜愛。

至於混合工作模式,即部分時間在家、部分時間在辦公室的模式,對生產力似乎沒有負面影響。此外,這種模式也受到了許多公司歡迎,尤其是今日「散工」流行,因為它有助於提高員工的招聘成效和留存率。

假如科技持續發展進一步改善遠程工作的經驗,令遠程交流、新員工培訓、企業文化塑造、自我激勵等障礙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我們可以預見「在家工作」將繼續增長。

疫情改變人們工作模式

換言之,疫情不僅帶來了一次性的跳躍,還加速了「在家工作」的長期增長趨勢。

回顧這幾年的經歷,我們不難看到,疫情確實改變了許多事情,其中就包括了我們對工作的看法和模式。許多人開始重新評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以及工作的真正意義。Zoom今次決策或只是冰山一角。

假如「在家工作」(又或者混合工作模式)是大勢所趨,這對各地辦公室需求的影響將不能忽視。事實上,全球各地大城市(包括香港)的辦公室價格已從高峰回落不少,它們能否從低位反彈或重回之前的高位?「在家工作」的趨勢是一大關鍵。

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