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0日
8月初,信貸評級機構惠譽把美國主權評級由最高的AAA下調至AA+,為金融市場帶來某程度的震盪。事隔約一星期,雖然有關的影響看似略為平息,惟今次降級行動突顯一個重要的訊息:美國聯邦政府多年來揮霍無度,近年更積極量化寬鬆(QE),已令投資者對美國國債作為「零風險」(低風險)的資金避險投資工具產生疑慮,最起碼已存有戒心。
聯邦政府揮霍無度
後市發展的關鍵,相信還要看市場對美債的投資信心有多堅實,會否繼續義無反顧吸納。若否,美國前景堪憂,因為縱使通脹沒有惡化,長債息亦可能因為需求萎縮而出現抽升的壓力。
惠譽下調美國主權評級,據解釋是反映對美國未來3年財政惡化的預期,以及整體政府債務負擔較高且不斷增加(The rating downgrade of the US reflects the expected fiscal deterioration over the next three years, a high and growing general government debt burden.)。財長耶倫對惠譽的舉動作出反擊,稱決定令人費解,又批評這是基於過時數據的任意之舉。
話說回來,惠譽的「搣柴」舉動也非沒有理據及其合理性,因為若然檢測近年美國政府財政狀況,以及整體債務飆升形勢,確實令不少投資者感到憂慮。
由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除1998至2001年外,美國政府財政基本上每年皆錄得赤字,尤其2008年金融海嘯開始,財赤更顯著惡化【圖1】。
遠的不說,近年的情況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該年財赤達到天文數字的超過3萬億美元,或相當於GDP的15%,刷新歷史高位。隨後,疫情雖然結束,但財赤卻未見大幅回落,在2023財政年度(今年9月底年結),僅是截至今年6月的9個月,赤字已接近1.4萬億美元(佔GDP約8.5%),跟2008年數字相距不遠!
另一方面,連年財赤當然直接令美國政府累積龐大的負債。截至今年7月底,政府整體借貸水平已飆升至28.5萬億美元,而未償還債務最新攀升至32.6萬億美元【圖2】,相當於經濟規模的1.2倍!
不容忽視的是,隨着債務規模激增及利率上升,美國政府債務每年僅是利息支出已達9700億美元,相當於全年醫療保險的開支!試想如此龐大的利息負擔,對每年發債需求是何等殷切,確實已屬難以持續的狀況。
事實上,正如以往本欄分析,從近200年歷史角度看,當一個國家的債務比率(負債對GDP)觸及1.3倍或更高水平時(註:疫情期間美國曾攀越此門檻,目前有所回落但差距不遠),政府最終往往透過不同方式「違約」(Default),例如貨幣貶值、債務重組,甚至藉戰爭產生高通脹等。故此,評級機構對美國信貸產生疑慮是可以理解。
無論如何,後市有3個重點,值得探討和留意。
一、投資者異常看淡美債前景
惠譽下調美國主權評級背後的理據,突顯投資者對美國政府債台高築的疑慮。究竟疑慮有多深,從市場在美國國債倉位部署可找到端倪。
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投機者的美債淨短倉自去年中開始節節上升,截至今年8月1日為止,2年、5年、10年和長期國債合併淨短倉數目已增至約320萬張【圖3】,創超過30年有紀錄以來最高水平。
值得留意的是,投機者對美債淨短倉部署與聯邦政府每年的利息開支有甚高密切性(關連系數超過0.8),某程度反映美國財政惡化(意味債務利息開支愈大),投資者造淡積極性愈高。換個角度看,則反映投資者對美債前景已變得十分審慎,甚至存有戒心。
二、各國會否繼續積極減持美債
中美關係轉差,中央近年積極減持美債已是公開的秘密,截至今年5月底止,中國持有美債金額已縮減至不足8500億美元,屬2010年中以來新低,相信未來一段不短時間仍會持續減持。另一方面,去年日本等多國央行同樣積極減持美債,其中的日本和整體數字去年曾分別下降一成八和一成二。雖然外國央行持有的美債回落趨勢於去年底至今年略為喘穩,惟吸納也不算十分積極【圖4】。
如前所述,美國政府負債纍纍,往後發債需求只會愈來愈殷切,惟投資者(包括央行)會否繼續吸納美債至為關鍵。故此,宜留意中國以外其他國家及投資者對美債吸納的意欲,若然減倉持續,代表美債後市堪憂,因為債息可能有趨升壓力。
三、對美股估值潛在影響大
到目前為止,美債仍被投資者視為無風險的投資工具,長債息往往視為無風險利率,用以計算股票的估值。去年美股顯著回調,某程度與債息由兩厘以下抽升,令股市估值受壓有莫大關係。問題是,如前所述,若然市場對美債需求下降(加上供應持續增加),令債息承壓,對美股估值的影響不容忽視,尤其增長型、高啤打的科技類股份。
投資美債信心恐降
總括而言,惠譽下調美國主權評級後,美國財政部嘗試淡化有關的影響,指出「惠譽下調評級的影響有限,美債仍是最安全資產」。不過,是否屬於最安全的資產,並不是美國財政部「說了算」,實質影響有多大,關鍵還要看投資者對美債的信心。若然美國政府仍然維持揮霍無度的理財方針,投資者信心又如何建立呢?
無論如何,投資者對美債相信尚未完全失去信心,惟隨着美國政府財政狀況急速惡化,距離信心崩潰的臨界點已愈來愈近。
信報投資分析研究部
(編者按:呂梓毅《港股追勢36計──入市必讀重要指標》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人行抗通縮 勢「放水」提振股樓 |
上一篇: | 正能量鼓勵後生仔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