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7日
美國聯儲局在上月底加息0.25厘,是去年3月以來第11次加息。在連番行動下,我們認為未來3至6個月最可能出現的市場情況,仍然是經濟衰退,但是與上一季的分析相比,衰退的機會率卻略有所調低。
即使各地央行致力把通脹率降低至2%,並願意以犧牲經濟增長作為代價,但是我們預計,政策制定者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消化多年來積累的刺激措施。
歐英央行料續加息
觀乎最近的經濟數據,美國的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上升,但是失業率維持在低水平,消費者的過剩儲蓄整體依然高於2019年水平。此外,房地產市場的弱勢已經告終,反映美國的消費市道強韌。至於美國以外的情況則未有太大改變,英國與歐洲的通脹偏高,英國及歐洲央行均已釋出訊號,指出未來將會大幅加息。
雖然筆者對當局能否在不衍生經濟衰退下,把通脹帶回目標水平持懷疑態度,惟衰退風險並不是迫在眉睫,可能只會在2024年初發生。
面對經濟衰退風險,我們較為關注貨幣政策的轉向。根據以往的經驗,聯儲局一般會在經濟衰退開始之前減息,但是在目前的周期看來並不可行。我們相信這與1981年的經驗相似,聯儲局會待至經濟明顯衰退時,才確認通脹受控,且利率存在下調空間。筆者估計聯儲局在減息之前,需要看到核心通脹率接近2%,且失業率升至4%。
當然,投資者仍然要留意其他主要的市場風險,例如各地央行或因希望壓低通脹,忽略衰退逼近的風險,並把政策持續收緊至遠超市場的預期。雖然地區性銀行體系的情況大致回穩,但是問題並未完全解決。同時,有更多跡象顯示美國企業的浮息借貸量,包括銀行貸款及私人資本等,令企業面臨營運壓力,甚至走上破產之路。
新興市債券價值浮現
資產市場方面,我們預料高收益債券的走勢正反映軟着陸結果,但如果經濟衰退在我們預期的時間內發生,相關債券將無法提供足夠緩衝。投資者可考慮在每逢收益率上升時,伺機吸納優質的存續期持倉。
我們看好機構抵押擔保證券(MBS),雖然聯儲局縮表、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沽售,而且銀行的需求下降,但是其估值處於環球金融危機最壞時期至今的最佳水平。另外,新興市場當地債券的前景同樣正面,即使其在年初至今的表現良好,但是仍未廣受環球投資者青睞,當中存在不少機遇。
作者為摩根資產管理香港業務總監。她為《信報》/信網撰文,探討環球市場的投資機會。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獅子不會獵殺多餘的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