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5日
執筆時是星期四(3日),美股再呈高處不勝寒,筆者的量度道指中線動力指數又再轉跌,這不代表升勢結束,只反映根據該技術分析的定義,暫時乏力再上。今次若果真的回調,或許能令「玩大咗」的科技板塊冷靜一下,蓄勢等盈利見真章才再爆上,總好過繼續在完全沒有任何盈利支撐下去賭未來。大鱷最愛玩這招亂升,又或者他們的想法單純是「有趨勢就去盡」,所以他們等待遲入場的錢幫他們繼續谷身家,再慢慢分段走貨。
受時間、認知、風格影響
今次由人工智能(AI)引發的大爆升,若果是一向的美股市場樂觀性質還好,惟恐是有筆者分析不了的基本面存在隱患,導致大鱷中的大鱷要谷市。萬一真的回調,道指暫時下望31000至32000點區域,恒指則關注18000點關。
倘不回調就不要亂估頂了,因為絕大部分基本數據也不具參考性,狂牛時代下,市盈率高達三位數的股票依然為市場所接受,股價沒有合理性可言,同時大鱷亦可短線玩上下假突破。此時筆者會以適合自己風格的玩法堅持下去,盡量不去比較及回望,否則人比人比死自己。
最初學投資,我們總會仿效他人,這是最易上手的方法,可是別人的投資手法不一定適合自己,最主要受三方面影響:時間、認知/世界觀、風格。
這裏說的時間包括周期與買賣時機。同一個周期,例如日線圖,別人如果是懂得玩swing trade,在10%的浮沉區拿到7%至8%,相對新手散戶同樣在這個周期入場卻不懂捉「低買高賣」,而是用常見的「高買低賣」,結果是兩個世界。如果稍為懂得「中買高賣」,但出入貨頻率比該招式的原作者要低,那本來可以密食3次7%至8%的策略,會變成只有一次獲利5%,錯過了中長線爆升20%至30%的機會,那就真的本末倒置了。
有些人玩長線投資成功,或許是因為他們年紀夠大,在以前沒有太多投資選擇時入貨,又或者是剛好在10萬個潛在股神中幸運地跑出。你去參考他們的方法就等同推因及果,這是邏輯分析中一個相當危險的招式,似正確但有很多時會錯,特別是你的表意識或潛意識沒有顧及其他因素。
理想的絕世高手是能夠在望股價的時候保持平常心,並自動運用非五官的感覺去吸收資訊,同時能應用經過多年消化及改進的思考架構,在潛意識分析了絕大部分的可能性,從中選取最佳決定(如有)。
同一個動作在不同時勢可以產生相當大的分野,例如30年前讀死書、夠努力便可以保證你有鐵飯碗,現在讀書只是基礎又或是沒有大用,這世代做老闆請人都會問你可以做什麼(即戰力),要請畢業生也請那些有3到5年工作經驗又懂得「做晒所有嘢」的畢業生(沒有寫錯,有些人事部出廣告真是黐線的)。
資訊爆炸時代 虛相主導
有些人的世界30年不變,也認為別人不會變,更希望社會及世界保持現狀。如果你夠封閉去住在深山(非香港的),不出門自力更生就有機會做到。由智能手機開始的新資訊時代,到現時的「人工智能大未來資訊多到崩潰時代」,我們的認知變成日日新鮮,而可靠的認知佔比就愈來愈低。
現在假的可以成真,虛擬現實及虛擬貨幣成為新潮流,而且這些已經與投資連繫上了。未來(甚或是現在)或許沒有真相,投資由虛相主導,我不是說短線而是說中長線也會由假現實主導。畢竟歷史從來是由贏家去編寫的,這或許不是太怪的情況,只是你能否接受,成百上千種的虛擬貨幣可以用來落街買餸?但很多年輕人就是喜歡買,有人買就是現實,一日不爆也是現實,這規則自以前已經成立,只是現在有點過於瘋狂。
世界觀定義了一個人開發某一套招式的基礎,就像語言與文化一樣,例如日本人極度尊重階級關係,在公司對同事的稱呼極為嚴謹,對上級尊稱及不叫名字只叫姓氏等,假如你不認識該文化很難學得懂。
具學者背景的人教你投資與炒友出身的是兩個世界,基金經理用的也是他們管別人錢的方法,認知會受角色及環境所定義,不去放下自己便很難理解別人,我們要花很多時間努力才能跳出這個框框,然而這在投資上理應是值得的。下回再續。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中藥配方顆粒市場開放利神威 |
上一篇: | 香港股市周五收市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