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
美國聯儲局一如預期加息0.25厘,是去年3月以來第11次加息,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到5.25厘至5.5厘,創下22年來新高。
不過,外界似乎已消化今次加息影響,市場反應較為冷淡。
今次主席鮑威爾在記者會上的言論,顯示當局在政策立場上似有軟化,同時重申之後的政策決定,取決於經濟數據,此舉讓他們在下次會議前能消化另外兩份通脹及就業報告,並透過8月的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央行年會,設定市場預期。
經濟強韌仍需警覺
我們認為美國的經濟數據顯示,實體經濟仍強韌,很可能會出現軟着陸。在過去幾個月,股市的走勢正反映優於預期的增長,以及低於預期的通脹。我們意識到美國經濟在短期內陷入衰退的風險減低,但依然高於平均水平。因此,我們相信投資者在風險投資的部署上,需要更多元分散,並維持警覺性。
另一方面,美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升3%,不包括食品及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僅升4.8%,雖然數字偏高,但是兩者與去年6月及9月分別創下的高位相比(分別為9.1%及6.6%),已見明顯改善。同期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按年微揚0.1%,數據持續降溫亦印證消費者物價的通脹正在放緩。
聯儲局幣策存變數
事實上,當我們檢視價格變化時,不應只着眼於當下的價格數據,同時要關注基數效應。例如在2021年及2022年,產品價格加速上升推高通脹水平,令年初至今的通脹放緩幅度較為明顯。
從美國官方CPI中的產品類別看,能源價格以外,二手汽車和貨車、家電、電視及電腦的價格,與一年前相比的下跌幅度最大。消費者從購買產品轉為購買服務,對這些產品的需求因而下跌。
雖然通脹有放緩跡象,但未足以把通脹降至聯儲局的2%目標以下水平。消費者支出的轉變,一方面紓緩了產品通脹,同時支持服務業通脹,意味通脹回落還需要一段時間。
我們預計,今次加息是本周期中的最後一次,除非經濟前景急劇惡化,否則減息應會推遲至2024年。然而,聯儲局既擔心通脹水平,又憂慮通脹回落的速度,所以在貨幣政策上會出現變數。如果當局確定通脹回落的速度過慢,有機會再次加息。
資產市場方面,如果企業的盈利預期未能達標,美股的估值今年將備受考驗。相比之下,美國以外的股市估值看來更加吸引。另外,隨着收益率在第二季上升,投資者不妨增加存續期持倉,以提高投資組合的穩定性。
美國加息周期即將結束,2024年有望減息,或導致美國與其他經濟體的息差收窄,美元的下行趨勢將重現,特別是經濟衰退風險持續降低,美元不再受惠於避險需求。
與此同時,這將支持亞洲股市及利率前景,因為輸入性通脹下降,加上亞洲貨幣走強,且區內各央行或考慮減息,以支持經濟活動及內需。
作者為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她為《信報》/信網撰文,探討環球市場的投資機會。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慎防退休資產「漏氣」貶值 |
上一篇: | 美式「炎上」和明星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