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9日
十年是什麼概念?從「上善若水」2013年7月22日刊發第一篇文章〈查理與巧克力工廠〉以來(當年逢周一刊登),十年來國際形勢、中國內地、香港和本欄專注的美國巿場都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例如2013年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逝世,代表英國最光輝時代的終結,2014年時人們關注的是美國打擊ISIS(激進組織伊斯蘭國),現今卻是持久的俄烏戰爭。內地GDP規模從2013年只有美國四成,變成目前的七成,所有主要分析機構也預料中國的經濟規模,未來10年內必定超越美國,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不斷提升。始終不變的是,憑藉國際營商經驗、兩文三語、優質教育(及其衍生的專利發明、服務與科研)、資訊和外滙全流通,香港依然是中國與外地接軌的最佳橋樑;讓香港、中國了解美國股權巿場最新資訊,普羅大眾可以自報章得到較西方分析師還要深入的分析,這也是筆者多年來研究美股的最大心願和筆耕之動力。
在此10周歲的大日子前夕,筆者上周六在香港書展中與于嘉嵐兄就其得獎大作《費格遜時間:神級領隊管理哲學》為《信報》演講,就曼聯的管理、經營哲學和投資價值作分享,為這「第一個十年」作了美滿的總結,筆者非常感謝《信報》多年來給予的寶貴機會。本周繼續串流媒體服務商Roku的分析。
Roku近來的股價催化劑首推其自家品牌電視。Roku TV內置Roku獨家作業系統,使用Roku的最大方便,除了在毋須再使用兩個遙控器外,還因為它的開放式平台令大量內容提供者都可以出現於Roku TV內,例如Netflix、YouTube、Amazon Prime Video、Sling、DirectTV等。此外,Roku TV還可以添加輸入介面,VCR、傳統天線電視、Xbox和Nvidia Shield也可進入Roku TV增加互相娛樂的可能性。
自家品牌TV娛樂串流具優勢
Roku TV在本年第一季推出,率先在電器零售商Best Buy銷售。從幾年前的零市場份額發展到現時在美國有43%的份額,於墨西哥則是第一名。之所以推出Roku品牌的電視,主要是Roku希望通過它來獲得額外的市場份額,特別中檔和高檔電視市場,開發的新電視功能還未有被充分肯定。
了無競爭對手,使Roku被炒至目前的甚高水平,單是年初至今飆升了七成。當大部分內容商因為信心不足而拒絕採購高成本設備時,Roku偏偏為高端、更新的功能,便構成了Roku相對競爭對手的品牌差異優勢。
軟硬件同時稱霸可使一間科技公司踏入無人之域,蘋果公司就是最佳一例。Roku獨有平台使觀眾體驗佳,既成為Apple iOS相對Google Android的溢價優勢(Android系App開發商因為要照顧各呎吋的手機,設計時只可以取「中庸之道」,不同Apple可以為它的一、兩款手機特製軟件規格,如屏幕面積;加上Roku因有平台注定要比電視原始設備製造商OEM有更強的客戶忠誠度),擁有第一方產品和大量第三方銷售產品的生態系統相當普遍,比如Google Pixel手機、Microsoft Surface平板電腦。但Roku品牌的電視定價比原始設備製造商的定價要高,所以不會與OEM直接競爭,而Roku又會在今後持續提升其電視操作系統和硬件功能,以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續提升系統硬件功能搶市佔
以周四價格每股71.47元(美元.下同)計算,Roku巿值100.62億元,相對美國本年數碼巿場推廣開支預算2700億元微乎其微。由於經營開支增長在本年大幅放緩,巿場對公司明年EBITDA打和(EBITDA breakeven)寄予厚望。
事實上,據尼爾森(Nielsen)和eMarketer的研究,消費者花在電視串流的時間,最近3年來大幅上升,從2019年只有總觀看電視時數的23%,攀至2022年的五成,而打廣告的商業機構卻是由預算中的6%上調到22%,串流上大幅增加廣告花費的空間非常龐大,長線來說受惠的首推擁有自家電視OS的Roku。
另邊廂,傳統收費電視訂戶因性價比持續減少,從2022年佔全美家庭52.4%,下跌到2026年預料只有42.4%,在這「剪線」(cord-cutting, 取消訂閱收費電視)的形勢持續下,Roku的訂戶勢將逐漸增加。雖然財務總監Steve Louden計劃8月離職,不過創辦人兼CEO的Anthony Wood幹勁十足,新財務總監Dan Jedda已在個人造型服務在線提供商Stitch Fix任財務總監多年,期間主理的數碼視頻與廣告分析業務正是Roku的未來所在,而且在交接期間,Jedda也與Louden合作良好,看來並不屬於高管跳船的例子,Roku的業務運作料可持續順暢。
總括而言,Roku擁有管理能力優秀的團隊領軍,在2017年以每股14元上巿,至今已給予投資者豐厚的回報,它率先以電視平台吸納「剪線」的大量年輕人,又以廣告作為經營策略的核心部分,給予觀眾、商業夥伴及內容開發商超乎想像的彈性,本年又有Roku TV的壓軸登場,其增長故事令人期待,基於電視廣告的驚人預算和長遠榮景,投資者值得在股價回順兩成以上時小注買入,以作長期跟進。
作者為博士、財務總監、專業投資者協會專家顧問、CFA、FCPA、FHKIoD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利華走輕資產路線 派息可觀 |
上一篇: | 從排版抽稿看媒體偏見的供與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