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7月22日

高占 前瞻致勝

為何聯儲局要繼續加息?

美國聯儲局自2022年開始,以過去40年來最快速度大幅加息遏抑通脹,一般來說,加息對經濟的影響會滯後12至24個月,因此,不少意見認為加息冷卻經濟的作用還未充分發揮,最近通脹數據卻明顯回落,在這個情況下,為何局方仍然繼續「放鷹」堅持再加息?聯儲局理事沃勒近日發表的講話說明了當局思路,筆者一直都有留意沃勒的發言,認為他一向表達清晰,對外界接下來判斷貨幣政策走向有重要啟示。

緊縮效果由前瞻指引計起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加息所發揮的緊縮效果並非由正式加息的一刻才開始,而是早在聯儲局對外提出將要加息的時候(透過前瞻指引)。兩年期美國國債息由2021年9月的0.25厘水平,飆升至2022年3月的2厘水平,但聯儲局實際上要到2022年8月才累計加息兩厘,所謂加息影響滯後12至24個月的說法,應該由2021年9月開始計算。

另一方面,企業以往會每年調整商品與服務價格,但過去兩年的加價速度與幅度明顯有別,因此,今次加息潮對企業定價及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已經傳導到實體經濟上,因此局方認為,在現時基礎上進一步上調利率,令通脹回落至2%目標,是合適的決定。

現行的基礎是什麼?目前美國經濟依然相當穩健,勞工市場表現強勁,職位增長高於疫情前水平,失業率保持在低水平,同時工資增長速度偏快。另外,核心通脹經過連續5個月按月增長0.4%之後,於6月份錄得0.2%的按月升幅,但單一數據不成勢,聯儲局未有忘記2021年夏天通脹短暫放緩後再度惡化的教訓,故此,7月加息已成定局,若核心通脹未能維持回落趨勢,預計聯儲局將於9月份再加息0.25厘。

美股短期有回落風險

美股市況方面,截至7月19日收市一周,除能源及公用事業外,其餘各行業ETF上揚,當中以科技ETF漲幅最大,達3.4%;20大行業指數表現分歧,其中以銀行業指數升幅最大,達5.7%,網絡指數跌3.3%最慘;各類型因子ETF走高,漲幅介乎0.9%至2.2%;市寬上升,紐約交易所股價處於50天及200天線以上的股份比例分別達81.8%及70.2%;標普500指數股價處於50天及200天線以上的股份比例分別彈至84.6%及73.6%。部分美國科技股於業績後出現回吐,留意大市短期回落風險。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