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日
大家都懂得說:「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問題是,應該要放在哪些籃子呢?透過釐清有關分散投資的兩大誤解,本文將分享正確的資產配置方法。
誤解一:買多幾隻股票就是分散投資
一般人的誤解是,只要買多幾隻股票,風險便能大幅降低。可是,他們往往忽略了行業間的風險分散。以近期大熱的人工智能為例,為了追捧有關概念,投資者或會同時買進輝達(Nvidia)、超微半導體(AMD)、台積電等公司股票。不過,整個組合都是半導體股,又何來分散風險可言呢?
股票大包圍須面對行業興衰
即使以大包圍方式,盡攬所有人工智能股票,涵蓋行業的上、中、下游,以至是相關受惠產業,但個股比重如何釐定、怎樣能夠有效地管理眾多股票(例如定期再平衡),是另一大難題。主題型ETF或是一個出路,但這取決你選擇的基金經理是否值得信賴。
更重要的問題是,行業會有興衰。買齊所有人工智能股,雖然能夠減低個別公司的風險(如營運模式、發展策略、財務狀況等),但當熱潮退卻,集中個別主題或行業的投資組合便會首當其衝。
由此引伸,要進一步降低風險,最簡單的做法便是投資涵蓋各行各業、反映整體經濟的指數基金,如標普500指數,這亦正是「股神」畢非德對大眾的投資建議。
雞蛋數目與波幅成反比
聰明的讀者或會想,與其押注單一國家,何不買起所有指數,甚至是「成個地球」的股票,受益於人類命運共同體呢?的而且確,這樣做能夠更好地分散風險。不過,這始終局限於股票市場,一旦環球經濟不景,企業盈利下降,絕大部分股票都仍會遭殃。
誤解二:60/40股債組合能有效分散風險
投資界奉為圭臬的60/40股債組合,正是針對上述問題而設。透過分散投資股票及債券兩個不同類別的資產,以債券平衡經濟放緩股票失利的風險。
可惜,許多人忽略了,股票相較債券,價格波動往往較大。因此,大多數所謂股債組合,風險其實嚴重傾斜向股票。當經濟不幸步入衰退,股票價格顯著下跌,債券的收益很多時不足以彌補股票的虧損。
另外,經歷2022年股債雙殺的慘痛一役,投資者都應知道,傳統的60/40股債組合,在通脹升溫、利率急升的時候,根本無險可守。要有效分散風險,我們還需要股票及債券以外的資產。當中,最受惠通脹升溫的資產,非商品莫屬。
回應文首的問題:我們應該將雞蛋放在哪裏、如何放?答案是平均地放在對不同風險有着獨特防護功能的籃子(即對經濟、通脹、利率反應不一的資產)。所謂平均,並不代表每個籃子存放的雞蛋數目都要一樣,而是與其波幅成反比──即籃子愈顛簸,雞蛋數目愈少。有興趣了解更詳細的資產配置方法,可參考拙作《Ray Dalio鱷王煉金術:資產配置制勝 全天候賺回報》。
LinkedIn@Jackie Si Tou
本欄每月逢首個周一刊出
作者為聯合國經濟師。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機構立場。
(編者按:司徒偉傑最新著作《Ray Dalio鱷王煉金術:資產配置制勝 全天候賺回報》現已發售)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日央行警惕通脹前景 謀定後動 |
上一篇: | 金市中線偏淡 隨時短暫反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