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
不經不覺,環球進入加息時代已經過了好一段時間,相信不少資產也受到一定影響,而一些長期資產(Long Duration Asset)例如長年期債券及科技初創企業,所受影響相對嚴重。不少投資者開始減少對科技初創的投資,讓中美初創的融資變得愈來愈緩慢。
根據中美不同的初創研究平台統計,從2012年到2020年疫情前,中美初創由A輪到B輪融資的平均時間大概是一年半左右,當然有些比較標青的企業。過去在流動性充足、利息極低的年代,也不乏一年融幾輪的新聞。
A輪B輪平均相隔逾30月
然而隨着疫情的到來,加上加息周期開始,各國央行上調利率的速度是有史以來接近最高速的一次,風險投資收縮變得更急劇,融資輪次間的滯後時間愈來愈長。
雖然各個領域的初創公司正在採取措施削減成本和延長現金流,也千方百計跑到世界各地融資,然而從2022年開始至今,平均輪次的成功募集時間明顯延長,中美A輪和B輪之間的平均時間相隔超過30個月,成為過去12年最長紀錄。
事實上,大規模的融資輪次延遲,在今時今日的市場情況下已成常態,畢竟不少初創科技領域的估值已開始有不同程度的收縮,故此各路投資者都抱着觀望心態,等待一段時間以便有機會恢復估值,到時才投資也不遲。
AI難幸免 勢掀淘汰潮
不過,一些特定的熱門領域,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等,相對很多其他行業例如互聯網金融、消費科技等,在目前初創冰河期還是有不錯的投資力度,一些熱門AI初創公司例如總部位於英國倫敦、名為Anthropics Technology的企業,透過核心技術「可解釋性人工智能」(Explainable AI),使AI更為透明和可理解,在一年內便成功融到1240萬美元的B輪,背後投資方也有不少知名機構,包括Lux Capital、Founders Fund和Sapphire Ventures等。
雖然如此,綜合不少統計平台的數據,即使是熱爆的AI,中美的平均A輪到B輪融資中位數時間,到了2023年其實也更進一步延長,相信未來一兩年將會是一段非常慘烈的初創淘汰浪潮,也可能是孕育新一代像當年騰訊(00700)及亞馬遜(Amazon)這些科技股王的必經殘酷鍛煉過程。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兩招簡化投資 攀越憂慮之牆 |
上一篇: | 收購有成 中煙香港盈喜亮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