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2日

Ken Fisher 環球效應

美國銀行業危機似是而非

許多人認為,自今年3月以來,美國3家銀行:矽谷銀行(SVB)、Signature Bank、第一共和銀行 (FRB)「創紀錄」倒閉,預警2008年金融危機重演。錯了,歷史及新出爐數據均顯示,銀行業「危機擴散」並非真正風險,美國政府的監管才是。但即使這樣,政府實施監管的風險亦並非迫在眉睫。

現在情況跟2008年不同。SVB及Signature Bank倒閉源於其獨特的超集中存款基礎,前者是創投資本,後者則是加密貨幣,這是監管機構尚未明文監管的。過於緊密且高度溝通的儲戶群體容易導致銀行擠提的發生,只要少數人帶頭提款,就能促使其他人在24小時內擠提。

倒閉者規模名大實小

FRB的地理位置與SVB有所重疊,亦是以利基產品來吸引類似的(往往是同一批)儲戶,其不受保的存款規模遠高於大部分銀行。在美國,發生像這3家銀行的情況並不多見。FRB股價在4月底暴瀉,美國政府出手支持,摩根大通與之達成私下協議,將其收購,因而避過一劫。

標普500指數自SVB倒閉以來上升9.1%,股市的表現削弱了人們對「危機擴散」的憂慮。市場很有效率,能預先消化恐慌及觀點,相信它吧。

的確,美國的小型地區性銀行股,受SVB事件影響有所下跌,但規模較大的標普金融股指數僅跌0.1%,變動不大。美國整體存款減幅只有2.6%,無傷大雅,而小型銀行存款亦只減少4.1%。此外,借貸並沒有急劇回落。聯儲局第一季的銀行業借貸調查報告(SLOOS)顯示,借貸標準溫和收緊,需求亦有放緩,這既非新鮮也不嚴重。

為什麼會這樣?這幾間有問題的銀行較獨特。以資產值計,它們總值約5000億美元,FRB、SVB、Signature Bank經常分別被稱為美國史上第二、第三、第四大倒閉銀行,但若經通脹調整,實在是達不到這種規模。此外,2008年金融危機涉及銀行與投行,單是雷曼的規模已輕易超出2023年倒閉銀行的總和。以現時的美元計算,2008年倒閉銀行的總規模是以萬億美元計,遠超今年的情況。

像這3家美國二線銀行及更小型銀行倒閉,屢見不鮮,自1976年以來平均每年有63宗,且通常是扎堆出現,譬如1989至1990年有912宗,2007至2008年有305宗。首次出現零倒閉的年份竟是2021及2022年!今年的炒作忽略了一個宏觀現實:從總貸存比率及現金佔總資產的比例來看,銀行系統正處於近10年、30年甚或50年來最健康狀態。

加強監管別期望過高

美國有逾4200家銀行。充滿活力的經濟(包括銀行業創新)是人們追求的目標;有創新,自然亦有失敗。這是健康的,我們應該接受。成功的監管不在於杜絕銀行倒閉,而是把危機擴散的風險降至最低。

而今次事件體現了監管的成功。聯儲局共有12個分區,每周均會披露緊急貸款數據,只有紐約(Signature Bank總部)及三藩市(SVB及FRB總部)的數據急升。其他10個地區,變動不大。如果是系統性危機,情況不會這樣,而是影響更廣泛。

許多人說,美國監管機構早該「未雨綢繆」。別期望過高!事實上,美國政府很少有監管人員擁有真正的銀行內部工作經驗,大部分均為學者或律師出身,政治背景多於實戰經驗。國會的情況則更差。調查顯示,要求政府解決非危機性問題的呼聲,正是許多銀行在第一季收緊信貸的原因,理由是「憂慮未來的立法變革」,這一決定是明智的。通常情況下,「單純的補救方案」往往弊大於利。

到目前為止,美國大部分有關收緊監管的討論純為政治活動,若然這樣,相信市場對銀行業的憂慮將較本欄停載更快消失。

作者為Fisher Investments的創始人、執行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官。Fisher Investments是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財富管理公司,為全球大型機構和高淨值人士提供服務,目前在超過17個國家發表專欄,亦曾撰寫多本暢銷投資書籍。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