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30日

習廣思 信筆攻略

華科企全球最弱 累港股大幅跑輸

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就提高債務上限問題達成初步共識,市場反應頗為冷靜,美元變化不大,美股期貨略為上升。由於英美周一為假期,估計真正市場反應會在周二較為清楚反映。港股繼續不爭氣,恒指昨天高開之後瞬即倒跌,與一度勁升400點的日本股市相映成趣,投資市場一向都是跟紅頂白。

美國共和黨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與總統拜登急不及待在周日宣布達成初步協議,因為周一往往是市場最敏感的日子,眼見債務限期逼近,不知到時會發生什麼事,在炒家推波助瀾下,分分鐘先在亞洲爆發小股災,再蔓延至全球。今次兩黨先派定心丸,再慢慢收窄分歧。

不過,就算兩黨領袖「傾掂數」,到周三去到國會投票表決,亦不一定順利通過。路透引述一位美國官員稱,拜登和麥卡錫正在協商的協議包括提高兩年的債務上限,同時限制多數項目支出;然而,另一位政府官員警告,雙方還未解決主要問題。

美兩年後續受債限困擾

提高兩年債限上限,等於把問題延後兩年再傾過,這對於收窄共和黨保守派堅持縮減開支,以及民主黨自由派堅持增加開支的立場完全無幫助,到周三投票時,兩黨議員如何投票確實存在變數。

事實上,正是因為兩黨立場天差地遠,拜登政府才使用非常手段騰出資金,在1月債限到期後,再拖延幾個月才埋枱商討債務上限。若非如此,未到最後關頭,兩黨根本費事去傾,更不用說達成共識。兩年後,同樣情況將再次發生。

拜登政府除了用盡庫房資金以求達到目的,亦透過各路財金官員,日日高唱債務違約有幾危險,此一舉動有恫嚇成份,但亦是事實。之所以每次債限到期,都是等到最後一刻雙方才傾掂數,因大家都不希望成為國債違約罪人。

美國國會表決存在變數,是港股昨天升不起的原因之一,但有更多理由令港股嚴重跑輸環球市場。MSCI世界指數自今年初以來漲了7.87%,這一指數覆蓋全球23個發達國家及其逾85%流通市值股票,其實不算特別勁。德國股市本月以來就屢創新高,今年暫時累漲近15%。即使是備受高通脹及經濟不景困擾的英國股市,今年來也上升2%。

「港版納指」淪「東方垃指」

恒指的不濟表現與中國經濟固然有關係,更主要原因在於內地科技股拖累大市。恒生科技指數基點為2014年12月31日,基值3000點,恒生科指成立初期,不少媒體以「港版納指」來形容,惟指數啟動後表現欠佳,有網民以「東方垃指」來諷刺此一弱得出奇的指數。納指、日股、南韓科指KOSPI及台股指數造好,恒生科指昨天卻逆市下跌,收報3647點【圖1】,9年下來,科指只升了兩成左右,同期納指由約4600點起步【圖2】,至今漲幅達1.8倍。

 

中國科技股真的如此不濟?騰訊(00700)曾經令不少散戶及基金贏到開巷,若以2018年至2021年的升浪計,從251元升至最高738.37元,升幅就達1.94倍。美團(03690)、阿里巴巴(09988)曾幾何時都風光過,奈何政治環境改變,國家政策逆轉,且經濟大環境下行,使股價一路走低。

中國科技企業創意有餘,研發能力卻不足,明顯落後西方國家。人工智能(AI)概念股為何能在美、日、台及歐洲大放異彩,相關概念來到中國則炒了短短幾個月就無影?百度(09888)等大型科企在AI方面的研發推進,相關新聞發放得頗為頻密,然而股價依然無力,反映並非市場無消息,而是投資者不受落,始終美國限制AI等高科技及晶片出口中國,短期內地科企要突圍談何容易。

再者,中資科企擴張靠對外收購,近年巨企涉獵各行各業,初創投資多不勝數,結果大多不但無法與本身平台增加協同效益,還在經濟疲軟時變成負累,阿里便是典型例子。

美團搶市佔 利潤率勢受損

美團早前公布遠勝預期的業績,股價反應則令人意外,昨天竟急挫8%,跌至去年10月低位。美團近期進軍香港外賣市場,在這個本身已經偏細且競爭激烈的市場,還要加入搶生意,看來賺錢已非首要,搶市場才是要務。

日資券商大和發表報告指出,美團首季利潤勝預期,但預計未來兩季為了增加市場份額,例如推行折扣及回贈等進取策略,將令公司旗下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經營利潤率降至30%,這可能會令投資者失望,並且憂慮利潤率存在進一步下行空間。不過,該行認為美團是內地消費和服務品類復甦的主要受益者,其長期領先地位應該能夠維持。

據新華社報道,今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寧德時代董事長、工商聯副主席曾毓群向國家主席習近平滙報了研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情況,提到寧德時代在全球動力電池的份額已達37%,連續6年全球第一。對此,習主席以亦喜亦憂回應,稱喜的是我們這一行業走到了世界前頭;憂的是就怕來個大呼隆,先是一哄而起,最後一哄而散。對於新興產業,一定要搞好統籌規劃,搞清楚市場有多大、風險在哪裏,要防止一路所向披靡、孤軍深入,最後卻被人兜了底,全軍覆沒。

中國由內房到製造業,屢屢存在盲目擴張問題,可惜好一些行業已無法回到過去,內房一哄而散後,恐怕很多年都無法重回昔日光景。至於科技股,並非大環境無氣氛無景氣,而是中國科技股獨缺而已。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