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8日
中資航空股年初至今表現平平,「中特估」概念對其刺激有限。事實上,三大中資航空股估值並不吸引,由於去年虧損,無市盈率可計,同時未有派息,在資產萎縮下,市賬率都在一倍以上。不過隨着全球航空交通漸恢復正常,這個板塊下半年有機會跑出。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最近發表的報告,3月份全球航空交通量已達到2019年3月水平的88%,國內線交通量更接近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98.9%)。
在亞太區航空公司近期復甦帶動下,一直滯後的國際客運量恢復到2019年3月水平的81.6%。3月份亞太區航空公司客運量按年激增283.1%,主要因為中國重新對外開放。
國家民航局資料顯示,今年首季中國國內線航空客運需求快速恢復至疫前的九成。國際客運方面,截至4月中,通航國家增至59個,恢復至疫情前的82%;境外航班數目回復到2019年同期的三成以上。
中金指出,首季中國國際線增班受限於航權獲取、護照和簽證辦理、各國出入境政策等,但這些因素都出現積極的變化,特別是日韓、歐美諸國對自華入境人員的限制已大為放鬆。國際航線第二季起可能會跨越式恢復,明年初更有望回到疫前水平。
就航空公司而言,國際航線對於提供增量收入、攤薄運營成本具有重要意義。中金認為,疫後國際線票價有機會明顯高過疫前,因為國際線格局勢優化,加上票價具有較強粘性。三大中國航空公司中,中國國航(00753)國際運力佔比一向高於同業,若國際線一如預期般加速恢復,國航有望充分受益。
下半年可望扭虧為盈
國航首季經營見明顯改善,季度營收250.68億元人民幣,按年大增94.06%,虧損由去年首季勁蝕89億元人民幣收窄至29.26億元人民幣。國內線已盡復舊觀,國際線航班加快恢復,兼且票價趨升,預期國航下半年可轉虧為盈。
股價正在調整,可候5.9元和5.35元分兩注買入,中線目標8元。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美衰退迫在眉睫 |
上一篇: | 對沖港元風險方案值得鑽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