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17日

譚曉涵 滬深港日誌

內需未轉弱 A股復甦可期

國家統計局昨天繼續公布多項4月宏觀數據,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大幅飆升18.4%,雖然低於外資預期,但內需市場的確已強勢回升,可見內地經濟復甦勢頭或許沒有市場想像中那麼弱,難怪人民銀行暫時未再擴大「放水」力度。滬深指數經過周一的大升後,昨天分別回調0.6%及0.71%。只要經濟回穩,後市仍有望進一步攀升。

滬指昨天收報3290點,跌19點。兩市總成交金額為8662億元(人民幣.下同),市場熱度有所下降,難以支撐指數進一步攀升。科技類股份昨天表現參差,半導體概念得到最多主力資金追捧,軟件開發股則被主力資金拋售。

官方近日陸續公布多項4月份的宏觀數據,當中受到外需市場影響較大的製造業相關數據,表現普遍不太理想,不過內需市場卻出現強勁增長。其實從此前五一假期的數據便可看到,內需已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昨天國統局公布,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4910億元,按年上揚18.4%,其中商品零售增長15.9%;餐飲收入飆43.8%。可見疫情後的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內需市場有望保持暢旺。

入市資金不足 維持板塊輪動

另外,在政策支持下,樓市亦繼續回暖。1月至4月商品房銷售面積37636萬方米,按年下降0.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7%。商品房銷售額39750億元,多8.8%,其中住宅銷售額上升11.8%。

國內消費目前表現並不弱,難怪市場近日不斷憧憬人行「放水」,但官方態度卻依然淡定,似乎對內地經濟復甦並不感到擔憂。

看到昨天國統局公布的一系列數據後,終於明白當前的確未到要官方再出手的時機,實體經濟有能力自我修復。

不過,人行未有再加大「放水」,入市資金自然難見繼續增加,兩市成交金額已縮至8000多億元。入市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大市或會再次回到橫行、板塊輪流炒作的局面。

半導體板塊昨天得到最多主力資金追捧,主力淨流入額達到16.86億元。至於化學製藥及消費電子板塊則緊隨其後,分別錄得7.23億及4.49億元的主力淨流入。

國策利好 深科技受捧漲停

個股之中,深科技(000021.SZ)成為昨天的吸資王,得到4.2億元的主力淨流入,股價漲停。該公司主要業務包括高端製造、存儲半導體及計量智能終端。在內地科技政策支持下,深科技增長前景值得憧憬,該股今年以來股價飆逾七成,表現強勁,值得投資者留意。

另外,新能源概念股延續周一的升勢,昨天出現主力資金追捧。其中,中天科技(600522.SH)獲3.78億元的主力淨流入,股價再漲4.2%;陽光電源(300274.SZ)有1.44億元的主力淨流入,股價微彈0.03%。

風電太陽能股可吼位吸納

國統局昨天公布4月份能源生產情況,在電力生產方面,火電、核電及風電增速加快,分別按年增加11.5%、5.7%及20.9%。不過,水電及太陽能發電則下降25.9%及3.3%。

水電的供應受天氣影響較大,發電量的下降與政策無關。為保障電力供應,更穩定的火電仍不能放棄。風電及太陽能發展未來增長空間廣闊,近期相關股份出現調整,值得投資者趁低吸納。

大市短期內或會繼續浮沉,資金將利用各類消息,在各板塊間炒作。受惠於政策的各類龍頭股,值得投資者伺機低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