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3日
對於美國經濟前景,華爾街主流看法傾向悲觀,前量子基金經理德魯肯米勒是當中的領軍人物,他認為下半年美國經濟或將出現硬着陸,既然如此,買入美國國債後待經濟急速轉差,應該可收穫一大筆,這是過去一直以來行之有效的手法,但米勒最近接受訪問時表示,現在的情況是以往從來未出現過的,自己目前不會大手買入國債。
投資名宿:忌大舉沽空
以往買入國債,是因為比較有把握美國經濟衰退加深,預期聯儲局將會放水,從而刺激國債價格向上,不過今次未有那麼大把握,若果經濟沒有硬着陸同時通脹又繼續上升的話,就會損失慘重。
至於股市方面,米勒預計,未來10年大盤將會是有波幅無升幅,如1968至1982年的情況,由於預期經濟增長放緩,因此可以沽空一些對經濟周期敏感的股份,但他也坦言,現時只會保持輕倉上陣,每日組合上落幅度僅為0.3%至0.4%。
米勒強調現階段投資者最需要的是保持耐性,除非被人用槍指嚇,否則也不會大力沽空股市或大力買入國債,一來時機未成熟,所謂的成熟是指聯儲局貨幣真正轉向之時,當危機出現,聯儲局必定會推出量寬把債務貨幣化。
筆者認為,目前就業市場數據表現依然強勁,以及通脹具黏性這兩個因素,會令局方傾向延後減息的時間,米勒不敢大舉行動的第二個原因是圖表走勢未配合,現時仍是橫行階段,未見突破跡象,他指自己不像普通基金經理有「跑數」壓力。
另外,本港強積金一直被人詬病收費貴兼表現差,特別是過去集中買入中港股票基金的廣大供款人,當一個市場表現連續十幾年都是原地踏步時,繼續強調平均成本法,叫人投資應該放長線,實在是不恰當。
平均成本法跟不上形勢
基金經理在任何時候都會全副武裝上陣並買入權重股,但長期表現不振,真的還值得市民付出高昂的投資管理費嗎?更遑論要加大每月投資金額。
美股市況方面,截至周三(10日)收市一周,12大行業ETF互有上落,當中以科技及房地產ETF領漲,升幅達2.4%,健康護理ETF跌0.5%;20大行業指數各有起跌,以零售業指數升幅最大,達3.1%,電訊業指數跌幅最大,達2.6%;各類型因子ETF窄幅波動,表現介乎下跌0.4%至上升1.2%;市寬稍為擴闊,紐約交易所股價處於50天及200天線以上的股份比例分別達45.2.%及46.4%;標普500指數股價處於50天及200天線以上的股份比例分別達50%及51%。標指繼續於3800至4200點之間上落,未有明確方向。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香港股市周五收市統計 |
上一篇: | 復常路崎嶇 中國刺激政策須加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