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6日
美股開始有「疑似假突破後的高位回吐」,恒指走勢偏軟但未明顯下跌,兩邊也不易玩。華爾街大量科技股偏高,人工智能(AI)帶起一批股票,但非AI龍頭則走勢未明,現在科技板塊實在有如牛三,單看股份市盈率三位數就可見牛氣沖天,這不代表必會大跌,亞馬遜就玩了多年三位數市盈率也愈升愈有,若一見估值不合理就看淡,很易會估錯市。基本分析美妙之處,就是可以任估未來。
到底如何玩這些股票是個人的決定,筆者傾向用技術分析,因為有股價往績作根據可以進行買賣布局,有買賣系統支撐,睇中繼續賺,睇錯也可以有合理止蝕位去保命。
老手憑直覺避股災
不少人是結果論為主,即是以結果證明一件事是否存在,看不見或量度不到結果則認為不存在。這種價值觀很適合應對曾出現的問題,亦是我們的科學知識的關鍵根據,缺點就是有機會令自己成為井底之蛙,因為我們的感觀或消息也是有一定限制的,有些情況難以在事前有明確線索去確定。
證明不了就當不存在,是反對外界的愚行,投資老手都曾試過靠直覺避開股災或大跌市,但不少純理性派則會反對,所以這種玩法只存在於個人投資或比較有風格的基金經理上(因為可以賣出後再去找理由)。當AI冒起的未來,筆者相信我們只剩這些很多人不信的特長來確立優勢,至少比起只懂埋怨不去思考解決方法的人要有希望。
電腦靠的是數據,不能數據化的資訊就是我們有希望突破的盲點,未來5年很多人將要接受現實去改變工種,就是科技界也有大量死讀書或做重複工序的人會被炒,印度早前可能是美國最大「程式編寫外判國」,現在有ChatGPT或Copilot相信會受到嚴重打擊,程式交易也已經取代大量的操盤手。單層次的推理也可能被AI所取代,但多層次的推理或有模糊邊界的決定,就是對我們有利的戰場。
筆者個人感覺,技術分析在近年出現的假突破比以前多,或許也是大戶想玩死慢速程式交易的原因,就算快速的程式交易,相信也會死於早幾個月在美股一個下午指數連續數次每30分鐘轉向300到400點的上落市,我們未來可能就是要靠適應這些「異常」來生存。
直覺當然會錯,但不應因此否定,用得到的工具就要去考慮,並善用其優缺點,務實地應對問題。筆者許久前做過銷售員級別的前線,又做過管理、資產管理、老闆,這幾年則半工讀,所領略到的是,就算相同目標,在不同環境下也可能需要不同立場去達成。不同身份所領略到的經驗可以互補,例如前線銷售員就是要有信念「死衝」,有時能填補分析師心態的不足。收市後我們可以作為一個分析師及老闆去分析大市及自己的「營運策略」,計好了可以賺錢的方向、資金布局及操作後,開市時就要根據暫時相信的信念以銷售心態去找機會賺錢。這樣就能補足一個心態所看不到資訊或方向,若果你不能「人格分裂」或沒有以上多重經驗,就要考慮與人齊齊玩,但這是相當艱巨的一條路,絕對不易玩又講運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中特估」餘溫 二線國企轉熱 |
上一篇: | 香港股市周五收市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