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5日
2023年初至今,美元兌離岸人民幣主要在6.7至7的區間內波動。2月底至3月初期間,美元兌離岸人民幣一度急升至7算附近,主要是因為中美息差擴大,導致中國境內債券市場持續錄得資金淨流出,以及市場對中國經濟復甦的信心不足及中美衝突擔憂,令中國內地股市的資金淨流入(「深港通」及「滬港通」北向)由1月錄得的紀錄高位1413億元(人民幣.下同),顯著減少至2月的93億元。
三大反彈原因
3月初之後,美元兌離岸人民幣扭轉升勢,在7附近形成的雙頂形態,並於3月底創2月中以來最低的6.8105。人民幣的反彈,背後的支持因素主要有以下3個。第一,美國和中國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差距收窄,由3月初的高位113個基點,收窄至近日的43個基點左右,因美國銀行動盪及美國部分經濟數據(包括3月ISM製造業和服務業指數,以及CPI和PPI)偏弱,令市場增加對美國聯儲局大幅減息的押注,導致美債收益率急跌。相反,儘管中國人民銀行於3月份降準25個基點,但幅度較小,且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持續復甦。因此,中國國債收益率跌幅有限。
第二,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不斷改善,伴隨着近期公布3月的PMI、零售銷售、信貸增長、貿易增長,還有第一季GDP超乎預期,以及政府和人行持續提供政策支持(包括近期中國人行降準)。加上市場對中美衝突的擔憂降溫,重新推升經過「深港通」及「滬港通」流入中國境內股市的資金規模。3月,北向資金淨流入規模達約354億元,接近2月規模的4倍。
第三,人民幣被視為避險貨幣之一,因在歐美銀行業動盪中,中國銀行業受到的影響較小,畢竟中國銀行體系與西方銀行體系之間的相關程度低。
資金流入利好
當然,人民幣上漲的走勢未必十分平坦。近期人民幣也有出現疲弱的情況。例如中國3月通脹率意外地回落至0.7%,令市場懷疑中國經濟復甦可能不如預期穩健。不過,隨後公布的一系列數據證明,市場對通脹率低等同經濟疲軟的判斷有偏差。
反而,由於通脹壓力不大,為了支持信貸增長及提振固定資產投資,同時緩衝外需轉弱對工業生產和整體經濟帶來的拖累,人行可能在有需要時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因此,單從中國經濟基本面角度看,人民幣料繼續受到支持。
美元因素方面,由於美國3月非農就業數據相當強勁,同時通脹壓力尚未消散(核心通脹率、房屋通脹及密歇根大學消費者1年期通脹預期皆居高不下),多數聯儲局官員支持進一步加息。期貨市場顯示的聯儲局5月加息概率,由不足50%逐漸上升至85%以上,而今年內減息幅度的預期,也由75至100個基點調整至50個基點左右。10年期和2年期美債收益率分別上升逾30個基點和50個基點。因此,美元從低位反彈,導致人民幣跟隨大勢回落。
由此可見,雖然中國基本面(或吸引資金流入)可能支持美元兌離岸人民幣繼續在50天移動平均線(6.8911)和100天移動平均線(6.8792)左右波動,但除非美滙指數跌破100至101的支持位(在美國銀行危機受控,同時聯儲局可能維持高息的情況下,美元未必持續下跌),否則短期內美元兌離岸人民幣不會輕易跌至6.8下方。
作者為星展香港環球市場策略師。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市場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中港銀行基本面穩健 |
上一篇: | 復常刺激需求 潤電中線值博 |